2024年上半年,广东长虹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0%。2023年,广东长虹海外订单实现逆势上涨,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在海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这位家电领域的“外贸老兵”走了一条怎么样的新路?南方+记者带着问题对长虹·美菱国际区副总经理黄和荣进行了采访。
长虹·美菱国际区副总经理黄和荣
长虹·美菱国际区副总经理黄和荣
奉行“长期主义”理念
问:长虹海外市场竞争策略是怎样的?
黄和荣:从简到难,不急进,不冒进,根据地策略,打基础,攻山头,在20多年的海外历程中,长虹总结出一套企业国际化哲学。
长虹的海外业务不仅有家电整机产品,还有压缩机等元器件,这也决定了长虹走出去的模式较多,比如在印尼、巴基斯坦是同当地伙伴合资建厂模式,捷克是独资建厂模式,也有对等离子制造商韩国Orion公司和西班牙Cubigel压缩机公司的并购案例。
任何一种模式不是主要的,适合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在对品牌忠诚度并不高的印尼、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市场,长虹自主品牌走进去;在欧美等成熟市场,选择从OEM、ODM开始做,熟悉市场,看准时机果断并购,这种混合海外经营模式为后来的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广东长虹在征战海外20年多来,始终坚定执行聚焦客户、聚焦渠道、聚焦市场的发展战略,遵照二八原则,将80%的资源用于服务20%的核心客户,深耕北美、美洲、独联体、欧洲四大战略市场,拓展非洲、中亚、东北亚、南亚四大新兴市场,渠道布局和客户结构日益完善,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为海外市场开拓打造了牢固的市场基础。
在海外市场拓展中,我们奉行的是“长期主义理念”,即在最繁杂的市场打最耐心的仗,总结一个字就是“稳”,坚持合规合法、强化风险防控,运行体系要“稳”;维系现有大客户关系、保持客户黏性,客户结构要“稳”;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效率至上,经营提质要“稳”,通过稳健经营实现长虹海外发展的“长期主义”。
“品牌出海”争夺全球市场话语权
问:你认为中国家电企业正在面临怎样的变化和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长虹如何练好“内功”?
黄和荣:疫情后的几年,让所有家电企业深刻感受到家电产业的原本面貌和真实情况。家电产业不是只有“一帆风顺”的上涨,还有“徘徊不前”的痛苦,家电产业已经结束了上涨周期进入动荡调整周期。
当前要想活下去,必须提升企业竞争力,练好扎实内功,长虹重点还是从产品创新、智造升级、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升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锤炼本领,打造独属于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长虹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工作带来的产品优势,产品研发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的,研发贴近终端客户需求、贴近市场需求,能够恰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增加成本。
一个是以350工程(3年提效50%的350计划)为牵引带来的敏捷交付优势。以中山长虹为例,公司过去几年一直坚持小而美的发展路径,通过点效率、线效率、面效率三个层次来推动效率提升;通过决策效率、组织效率、协同效率、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交付敏捷,深得客户信任。
效率很重要,凡事快人一步。内部管理上我们打破部门壁垒,充分利用矩阵式管理模式,以销研产供一体化运营机制为主线,众多区域项目组为副线,坚持以市场需求、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干事创业高效团队。
还有很重要一点,在国际市场中,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品牌成为企业差异化的关键。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或者商标,更是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信任的象征,在全球市场上没有品牌就没有话语权。
中国家电品牌具有性价比优势,但性价比不是低端和低质的代名词。长虹家电高端化遵循两条路径:一是通过设计、节能、功能等方面的突破,引领产品发展趋势,提高品牌附加值;二是技术创新,比如通过智能化变革提升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沿着这两条路径前行,长虹才能拿下更多海外高端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立足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
问:南头着力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这给广东长虹等家电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利好和机遇?
黄和荣:南头镇是中山的“北大门”,全市的工业重镇、产业强镇,拥有“中国家电品牌基地”的国字号招牌,是中山市创建“大湾区世界级家电产业集群”的“桥头堡”,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镇域经济基础坚实、周边配套资源齐全,是家电企业发展的“福地”。
从2020年长虹模组智能制造中心建成投产到近年来中山南头智能制造产业园“工改”升级,广东长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广东长虹将立足大湾区,把握全球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能物流一体化的长虹南头制造示范基地建设,在中山“铆足干劲谋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的赛道上发出“长虹”声音,贡献“长虹”力量,拼出“长虹”新天地。
【编者按】
向世界级湾区目标迈进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诞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南头镇作为中山市最小的镇域,面积仅28平方公里,却坐拥3家百亿级企业、8家十亿级企业、70家亿元以上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家亿元以上企业,成为中山“亩产”最高的镇,也成为大湾区“高亩产”专业镇的代表。
在中山市南头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启动中山南头民企深调研,揭秘中山南头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南方+中山频道推出“南头‘亿变’”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策划:张培发
统筹:何伟楠 曾艳春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