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转移群众超1.8万人!珠海斗门全力防御台风“桦加沙”

南方都市报 2025-09-23 18:19

南都讯 超强台风“桦加沙”正逐渐临近珠海,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了解到,面对严峻汛情,珠海市斗门区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目标,全力开展人员转移避险工作。截至9月23日12时,斗门区累计转移群众已超1.8万人。

白蕉镇小托村

“老更队”护航筑牢基层防御堡垒

9月23日14时,白蕉镇小托村的鱼塘区里,铁皮临时房外的几包行李格外显眼——这是鱼塘看护员高大哥的应急物资。作为村里31名“田间窝棚临时居住人员”之一,高大哥负责照看100多亩四大家鱼鱼塘,台风来临前,他已提前对鱼塘做好预排水处理;而此刻,在“老更队”队员的反复劝导下,他正收拾物品,准备返回村内安全住房避险。

“铁皮房扛不住超强台风,早上队员就来提醒了,他们想得特别周到。”高大哥的话语里满是安心。

工作人员协助居民避险。

据介绍,“老更队”是斗门区今年8月1日成立的“老更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为初心,如今在台风防御一线,独居老人、危房住户等重点群体的转移工作,都由他们全程跟进落实。

不远处,养殖户何阿姨也在“老更队”队员的帮助下打包必需品,准备前往村委会临时安置点。“从提醒台风预警到帮着搬东西,他们一刻没闲着,有他们在,我们心里踏实。”

记者了解到,小托村已将村委会设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不仅提供饮用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还配备了医疗保障人员,确保转移群众“有处住、有饭吃、有医疗”

井岸镇

2172名临险人员已全部妥善安置

“您家靠近边坡,台风天容易发生危险,快收拾点随身物品,我们送您去庇护点!”9月23日上午,井岸镇飞龙社区的工作人员与驻居成员组成“劝导小组”,挨家挨户敲开涉险山坡、低洼地区居民的家门,耐心讲解台风风险,协助居民做好撤离准备。与此同时,社区还在低洼路段沿街车辆上张贴温馨提示,提醒车主及时移车,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这是井岸镇此次台风防御工作的核心原则。据井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共有2172名临险人员,其中需在庇护场所集中安置的437人,目前已全部妥善安置到位,实现“应转尽转、不留隐患”。

工作人员搬运庇护场所生活物资。

为保障转移群众的生活与健康,井岸镇统筹设立了斗门区灾害庇护中心、新青小学、井岸三小等8处应急庇护场所,总容纳能力达3150人。截至9月23日,所有庇护场所已完成全面消杀;同时,90箱矿泉水、60箱方便面、64箱八宝粥、4箱威化饼,以及380张凉席、110床被子等生活物资均已补充完毕,为应急响应期间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莲洲镇

联动8家民宿开辟“临时家园”

“多亏了政府的安排,我们才能安心上岸避风!”9月23日下午,渔民陈先生登上岸边后,对着前来接应的工作人员连连道谢。当天,为确保涝涝溪避风港内渔民的生命安全,莲洲镇联合多部门紧急调度多艘冲锋舟,分批将渔民安全转移至上横小学应急庇护点,整个转移过程高效有序。

在南青村,村党总支副书记何运元带领工作人员穿梭在老旧房屋与低洼地带,逐户走访居民,用方言耐心劝导:“阿公阿婆,台风马上要来了,先去庇护点避一避,安全第一!”通过“地毯式”排查,村里的重点人群全部及时转移。

工作人员协助居民避险。

考虑到鱼虾塘养殖人员、工地工棚居住人员等群体的住宿需求,莲洲镇还积极协调辖区内罗家小院、荷园小筑、水上人家等8家民宿,临时开放住宿空间,为这些群众提供温暖的“临时家园”,并配备基本生活物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截至9月23日16时,莲洲镇累计转移安置群众已达2000多人,各项防御措施仍在持续推进中,全力守护辖区群众安全。

据悉,斗门区目前各项防御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开展,力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台风防御攻坚战。


南都“桦加沙”台风动态报道组

统筹:胡怀军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靖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