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揭西县卫生健康局以提升急性胸痛救治水平、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基层、深化培训等举措,全面推进县域胸痛中心及救治单元建设,成功构建覆盖城乡的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为急危重症患者架起“绿色生命通道”。今年3月,该县五云镇卫生分院成功通过省级胸痛单元验收,成为全市首家基层达标单位,这标志着揭西“县—镇—村”协同救治网络的全面贯通。
多方协同,织密救治网络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上级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揭西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胸痛中心联动基层分院,有效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救治体系。该院胸痛中心于2023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今年4月,该院更是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成为揭阳市首家通过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的县级医院,成为区域救治“龙头”。自该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成功抢救胸痛患者6528例,救治效率显著提升,得到周边群众的广泛认可与一致好评。揭西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成立“心电一张网”心电诊断中心,中心首期覆盖所有医共体分院和14个村卫生站,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县级医院优质同质化服务。针对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镇、村医生可以快速诊断病情,一旦发现危重患者,总院将迅速启动转诊救治和开通绿色通道,为危重患者赢得最佳救治时间。
科技赋能,夯实基层能力
为打通救治“第一公里”,揭西县卫生健康局指导基层单位配齐十二导联心电图机、除颤仪、肌钙蛋白快速检测仪等关键设备,并设置标准化胸痛诊室、观察室及远程会诊系统。2024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远程心电诊断1000余例,全面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模式。同时,揭西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与分院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救治流程、人员培训等任务,确保胸痛患者入院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极大缩短救治时间。该局还联合县胸痛质控中心组成工作专班,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纠偏纠正、查漏补缺。
人才强基,提升救治水平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揭西县卫生健康局组织省内外心血管专家开展专题培训30余场次,覆盖医务人员3000余人,内容涵盖胸痛鉴别诊断、急救流程、介入技术等,并常态化实施县级专家下沉帮扶机制。2024年以来,县级专家累计下沉基层2000余人次,通过现场教学、病例讨论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此外,揭西县人民医院、揭西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还创新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持续优化胸痛分诊流程,助力基层医生准确快速识别急高危患者。
宣教并行,筑牢健康防线
为提高公众对胸痛疾病的认知,揭西县卫生健康局联合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证救护员培训、送医送药等工作开展为契机,持续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举办义诊386场次,免费提供心电图检查、血压测量等服务,惠及群众4.8万人次。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普及胸痛急救知识,持续开展“胸痛识别10分钟培训计划”,确保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提升心梗辨别能力,引导群众“早识别、早就医”,为救治争取黄金时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胸痛高危因素筛查,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并将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管理,每季度随访干预。
据了解,该局还研究出台了全县胸痛救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胸痛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制定“一院一策”建设方案,力争到2026年底,全县符合条件的医共体分院全部纳入胸痛救治单元建设,通过验收的胸痛救治单元下辖的村卫生站100%纳入胸痛救治点建设,建成覆盖全县的高效胸痛救治体系,努力实现胸痛患者“早发现、早转运、早救治”的全流程管理,真正打造“120分钟黄金救治圈”。
揭西县卫生健康局表示,下一步将以胸痛救治单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更多基层单位通过验收,并探索与周边县市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引入远程急救系统,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智慧急救模式,全力构建“全域覆盖、规范高效、群众满意”的胸痛救治体系,加快打造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揭西样本”。
整理:陈憧炜 刘树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