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陆丰皮影如何从县级市走向国际舞台?

作者 陈欣欣;陈保良 2025-05-07 15:44

4月29日,随着第20届 “小淑女,小绅士” 国际儿童戏剧节在土耳其落下帷幕,陆丰皮影戏剧团历时6天、跨越6000公里的文化交流之行正式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演出不仅是对非遗艺术生命力的国际认证,更是一次以童心为媒介的文明对话——当土耳其观众为幕布上的东方故事屏气凝神时,千年非遗已悄然跨越语言的藩篱。

跨越欧亚的文化共振

从水墨风韵的《龟与鹤》到诙谐幽默的《猪八戒背媳妇》,陆丰皮影以寓言为舟,以光影为桨,在土耳其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为了让国外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精心筹备排练经典剧目,还带来了皮影制作技艺,希望通过我们的皮影戏,促进两国人民文化的交流、理解、互动。”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陈培扬说。

最令陈培扬印象深刻的是,演出期间,剧场前排坐着一群特殊的小观众——听障儿童,他们虽无法用耳朵聆听声音,却满含期待地用眼睛“捕捉”着一切。他们有的用手语兴奋地相互交流,有的小手紧紧攥着座椅扶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幕布,当看到猪八戒憨态可掬地背着媳妇跌跌撞撞,或是猫鼠斗智斗勇时,孩子们纯真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还不时用小手比画出欢呼的动作。这些无声的回应,展现出陆丰皮影戏跨越声音障碍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也让现场氛围愈发温馨而热烈。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4年4月,土耳其特拉布宗国立剧院与陆丰皮影剧团在广州图书馆“双向奔赴”,为这次土耳其之行埋下了伏笔。在这场“非遗对话”中,土耳其卡拉格兹皮影戏以《神灯》展现西亚风情,陆丰剧团则以水墨《鸡斗》演绎东方哲思。

皮影艺术发源自中国,后传入土耳其,两者发展各有特色。土耳其卡拉格兹皮影戏和中国皮影戏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却在广州的幕布后结下奇妙的缘分。演出期间,现场观众还在皮影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绘图、上色、裁形、拼接等步骤,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土耳其和陆丰皮影人偶,并通过人偶角色互动,现场展开中国和土耳其的皮影“对手戏”。

千年光影的破茧之路

作为中国三大皮影系统“潮州影”的唯一遗存,陆丰皮影戏的传承史恰是一部微型文明进化论。南宋移民携影戏南下,明清鼎盛时“村村有影班”,民国时期融入地方戏曲基因,至当代成为首个入选联合国非遗的县级市剧团。其艺术密码深藏于栩栩如生的皮影、层次丰富的唱腔、机关巧设的竹竿、细腻生动的表演之间。剧团数十年间复排经典43部,创编新剧12出,从《哭塔》斩获国际大奖到《盛世藏行》亮相国际舞台,传统技艺在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中重获新生。

陆丰皮影戏的国际化步伐,离不开数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如今,团队46名演职人员中既有资深艺术家,也有“90后”“00后”新生力量,他们用抖音直播皮影制作,携AI技术开发互动剧目,让古老艺术在数字时代找到新主场。近年来,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通过“非遗进校园”、数字博物馆建设、线上线下惠民演出等形式,续写传承新篇章。

交流合作碰撞新火花

演出收获热烈反响后,陆丰皮影剧团在土耳其国家剧院总局会议室参与了以“探讨未来合作”为主题的皮影艺术洽谈相关事项。双方围绕陆丰皮影戏与土耳其戏剧艺术在未来的合作方向展开深入交流。

“我们介绍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传承发展现状,表达了期望通过国际艺术合作,让陆丰皮影戏在海外得到更广泛传播的愿景。”剧团有关负责人说。

土耳其国家剧院对陆丰皮影戏在此次戏剧节中的精彩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还分享了土耳其戏剧行业的发展模式、市场情况与交流合作经验。双方就未来在剧目创作、剧目互演、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可行性进行探讨,初步达成了加强艺术交流沟通、建立合作意向的共识。后续,双方将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推动陆丰皮影戏与土耳其戏剧艺术的交流合作可持续发展。

当陆丰皮影从安卡拉载誉归来,其国际化的深层意义逐渐显现:非遗传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保护,而是动态的文化再生产过程。剧团与土耳其达成的“未来合作计划”,预示着从剧目互演到人才共培的系统性突破;听障儿童观演时的灿烂笑容,验证了非遗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价值。在共建“一带一路”的经纬线上,陆丰皮影正书写新的叙事——它可以是乡村戏台上的乡土记忆,也可以是国际剧场里的文化使者,更是儿童手中的可触可感的文明拼图。

“看到外国小朋友跟着皮影戏比画着动作,就知道文化共鸣不分国界。”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青年演员高晓玲与剧团演员们一起为土耳其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的陆丰皮影戏演出,她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专长,让陆丰皮影戏这门千年技艺在“走出去”与“沉下去”中焕发新活力、在文明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人民的情感纽带,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懈努力。

从海陆丰的田间地头到安卡拉的国家剧院,陆丰皮影戏的6000公里旅程,丈量着县城非遗艺术现代化转型的尺度。当幕布后的竹竿舞动不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皮影的复活,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如何以柔软姿态参与世界文化版图重构的智慧。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固守传统的纯粹性,而在于以开放胸襟将传统转化为可共享的现代语言。陆丰皮影戏的光影之舞,正是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

链接

非遗生命的当代续写

陆丰皮影戏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从海陆丰大地走向国际大舞台,每一步,都算数。

——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步。除了土耳其的国际舞台,陆丰皮影戏还多次应邀前往匈牙利、意大利、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地演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皮影艺术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精彩纷呈的皮影表演让人赞不绝口,让中国艺术迈出国门、走向国际,促进各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这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一步。去年9月,汕尾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的背后是陆丰皮影戏充分展现民族自信的生动实践。在第三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第十一届皮影文化艺术节等各大展演比赛中,陆丰皮影戏走南闯北,积极打造“非遗文化+民族团结”特色品牌,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荣誉,同时还在国内外累计演出500余场,进一步搭建文艺桥梁,增强各民族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这是精品流芳百世的一步。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整理重排了近百个优秀传统剧目,其中《哭塔》参加“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并荣获“最佳传承奖”,是汕尾非遗获得的首个国际奖项;《海陆丰女子粉枪队》精品剧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入选了广东省基层舞台艺术精品,在第六届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助演奖”“优秀偶型设计(制作)奖”“优秀导演奖”共四个奖项,获评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成公主》亮相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与30多个国内外木偶团体一同亮相,获评“荣誉奖”,参加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并荣获“优秀展演节目”,在“中华颂”第十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荣获“优秀剧目奖”……

——这是人才接力守护的一步。1978年,国际木偶联合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员、陆丰皮影戏导演彭美英对传统皮影戏表演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运用戏曲中的步法、手法、身段、水袖、武打等表演程式去充实皮影戏的表演技巧,首创出皮影正面影身。如今,陆丰皮影戏有了新生代“主力军”,他们创新搭建“声光电”皮影舞台,让皮影木偶从幕后走向台前,在全市多个中小学设立传承培育基地,精心打造皮影博物馆和汕尾唯一一个启用VR的线上数字博物馆,让古老非遗焕发无限生机。

皮影是无需翻译的世界语,幕布上的故事便是最古老的共情。而幕布后那双操控影偶的手,既需坚守的定力,亦需创新的张力,方能让千年技艺在现代剧场中翩若惊鸿。这场横跨亚欧大陆的光影盛宴,以童心为桥,以技艺为舟,让土耳其孩童指尖触碰的不仅是陆丰皮影戏的温度,更是文明对话的无限可能。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陈保良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