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从无到有”,学位扩容提质……潮州这样破解教育领域“老大难”

作者 陈柔燕 2025-05-22 08:53

编者按:

掣肘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既沉淀着过往改革阵痛,也考验着当下治理智慧。近年来,潮州市瞄准重点领域的顽瘴痼疾,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当,下大力气解决了近百项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蹚出了一条破解发展“老大难”问题的创新路径。

对于潮州来说,破解发展“老大难”问题不是简单的“清旧账”,而是构建“防范新账”的制度堤坝,更是为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扫清障碍、积势赋能。即日起,《南方日报·潮州观察》推出新栏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破解发展‘老大难’问题”,通过走进现场、深入基层,讲述问题解决前后的变化故事,展现潮州不避难、不逃责,把历史包袱从“烫手山芋”变为制度创新的“磨刀石”,让“老大难”问题成为历史的生动实践。

潮州市高级中学的运动场上,数百名学生同时开展体育课程;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东南角开放的通道让消防车可以开进校园,也消除了不少学生家长“接送难”的困扰;城乡各地释放出的优质学位让“学有优教”照进现实……

这些生动具体的场景,正是潮州教育改革浪潮激荡出的热烈回响。面对曾经如同“烫手山芋”的历史包袱,潮州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深入推动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打通理顺发展堵点,有效解决了一批年代久远的“老大难”问题。借助问题解决,潮州正逐步构建起优质均衡的教育新生态,朝着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

解决急难愁盼

 “特事特办”升级校园硬件设施

上午11时,在潮州市高级中学的运动场上,6个班级的学生正同时上体育课。拉练、跑操、跳远、打篮球……宽阔的运动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在2022年6月以前,潮州市高级中学3000多名学生的体育课只能在铺着石板的小广场上进行,运动项目也只能设计成对场地要求较小的趣味运动,就连广播体操也难以开展。学校总务处主任、体育老师吴锡标仍记得,以前上体育课时最怕学生磕伤碰伤。

2022年6月,在潮州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学校运动场(包括1个标准田径场和7个篮球场)建成投入使用。

2004年,潮州市高级中学异地建设新校区,由于土地、拆迁等历史遗留原因,运动场仅存在于一纸规划图中。2020年11月,时任潮州市市长何晓军到校调研,详细了解学校办学情况,要求尽快理顺有关问题,全力推进运动区建设。随后,潮州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启动有关工作,全力解决这一存在近20年的问题。

其时,潮州市教育局牵头发改、财政等部门及湘桥区政府、凤新街道,细致研究解决措施,逐个击破项目建设的卡点、堵点问题。在各个部门的合力推动下,潮州市高级中学运动区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2021年6月,潮州市发改局批复潮州市高级中学运动场建设工程立项。同年11月,工程开工建设,2022年5月全面完工。

“就像开了‘直通车’一样特事特办,忙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晚上召集起来办公。”吴锡标对运动场筹建情况仍记忆犹新,“单是前期拆迁的会议就开了20多场次。这个运动场的建设,凝聚了不少心血。”

如今,这个运动场为师生在校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2021年入职潮州市高级中学的高三教师陈欢记得,当时学校教学楼等设施已经很现代化,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运动场。幸运的是,在学校工作了一年之后,运动场就建成了。“老师和学生们都很高兴,学校还举行了大型运动会,老师也能参与其中,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陈欢坦言,潮州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基础配套设施的重视,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将更加用心培养学生,为潮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是第一批享受学校运动场的学生,太幸运了!”潮州市高级中学高三学生邱晓宇和同学柯舒涵还记得刚入学时见到崭新运动场的心情。“高一军训时,整个年级的同学在一起训练,高二的时候学校第一次在新的运动场举办‘艺体节’,跳高的、跳远的,各种体育项目都有,大家其乐融融。”对邱晓宇来说,运动场给她的高中生活留下了多彩的回忆。当前邱晓宇正处于高考冲刺阶段,在清晨和傍晚,她会走进运动场一边运动一边释放压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潮州,和邱晓宇一样在焕然一新的运动场上快乐奔跑的学生有4.2万余名。2024年,潮州争取到广东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共2180万元,对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属的48个学校运动场地进行提升改造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市学校体育场地硬件设施条件。

2025年,潮州还将分阶段实施为期三年的“校园清凉工程”,完成公办中小学校学生课室、宿舍空调安装工作。

打通生命通道

部门搬迁“让路”学校消防安全

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看似小事,却牵动着全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心。在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一条“不起眼”的消防通道既让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多了一层保障,又解决了学生家长接送难题。

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地处老市区官诰小巷子内,依金山而建,最窄处仅2.3米,消防应急车辆无法进入学校。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东南角紧靠城墙位置保留了一条斜坡通道连接校外,后因修建防汛通道和滨江长廊工程而不复存在。

虽然学校未曾发生过火灾等安全事故,但“没有消防通道”这一痛点一日未解决,师生们悬着的心始终无法放下。

2017年,在潮州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城墙顶金山实验学校安全疏散通道得以顺利开通。但因开通学校消防通道需满足消防车辆进出条件,对道路的宽度要求为5米左右。通道一开如同将潮安水文站大院“划开一道口子”,将造成潮安水文站办公区域狭窄,不利于水文防汛工作车辆停放及出入,对水文站工作造成影响,因此消防通道问题仍未解决。

随着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潮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通金山实验学校消防通道一事。2024年7月上旬,潮州市委主要领导到学校调研时,强调要拿出具体实施方案,立即打通消防通道,消除安全隐患,缓解学生上下学接送难题。7月21日,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随之成立解决市金山实验学校消防通道工作专班,围绕优先恢复学校东南角(校内操场毗邻古城墙处)侧门展开讨论,希望尽快打通消防通道。

经过多方论证与研究协调,广东省水文局汕头水文分局同意上述方案,并希望政府支持帮助潮州水文测报中心(潮安水文站)寻找合适办公地点借址或者置换搬迁,“让路”学校消防通道建设。在教育、水文、消防、城综、文旅、国资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这条消防“生命通道”于2024年9月顺利开通。

“现在消防车可以直接开进学校,我们家长安心了许多。”潮州市金山实验学校学生家长周女士介绍,孩子读初二的时候班级靠近侧门,所以会从原来的小门穿行,沿着城墙上的小道走。“以前孩子回学校要爬楼梯上城墙,不方便骑单车,所以每天我都要抽出时间接送孩子。学校侧门通道打开后,孩子可以自己骑单车返校,免去了家长接送的烦恼。”对于这条新通道,周女士连连点赞。

一边破解“老大难”问题,一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24年,潮州着力推进总投资19.86亿元的18个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完工10个,包括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潮州学校扩建工程、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旧学生宿舍改造修缮工程、潮安区江东镇樟厝洲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等。

剑指体制机制

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均衡教育

“我们以前在西山小学读书,学生数量少,学校规模也小,有时候一个老师会兼任多门课程,并入学校后,学科结构比较完整。来到中心小学后,孩子可以在学校午餐午休,免去我们许多后顾之忧。”下午5时,在饶平县新圩镇中心小学校门外,家长张先生正等待五年级的女儿张梦洁放学。

“学校有文体楼、室内篮球场、食堂、可躺式午睡桌椅,还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说起新学校的生活,张梦洁滔滔不绝。

“麻雀学校”“空心校”等乡村教学点是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越来越多劳动力人口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学点生源锐减。在潮州,各区县逐步出现了100人以内的小规模学校,区域教育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学位结构性缺口等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探索,潮州各地已逐步构建起优质均衡新生态,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作为潮州北部山区,饶平县整合“麻雀学校”的任务繁重。近三年来,饶平县共撤并整合68所“麻雀学校”,让7000多名乡村学生进入更加优质的学校就读。

“麻雀学校”的调整并不是“一撤了之”,因地制宜将学校布局优化与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同步推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2023年9月,潮安区庵埠镇溜龙小学(村小)被设立为潮安区实验学校分校区,新建了教学楼和改建操场。此举扩大了区实验学校规模,同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形成龙头引领全区发展趋势。

不仅如此,潮安区还以学校升格办学、改扩建校舍、扩大办学规模,引进名校品牌为抓手,集中力量打造城区优质学位,突出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同时,加快优化整合,乡镇农村学校布局优化点面并进,目前已整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所,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村办学质量。

作为中心城区的湘桥区也在积极推进“麻雀学校”整合工作。2024年,该区共撤并6所村小并入镇中心学校;2025年,还将推进辖区内12所“麻雀学校”的整合工作。

潮州在解决农村优质学位需求的同时也为市区的优质学位“松绑”。为解决市实验学校学位供需问题,潮州对历史遗留的、市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市实验学校招收奎元住宅区住户子女照顾入学措施进行调整规范后,市实验学校在2024年招生计划数较上年减少90个的情况下,可供公开摇号招生的学位数增加17个,且预计将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作为潮州新区,韩江新城北部片区教育短板也将进一步补齐。根据湘桥区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关于广州新华学院潮州实验学校新建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批前公示》,总投资约1.5亿元的广州新华学院潮州实验学校新建项目将于2026年12月竣工,学校办学规模为小学36班、初中18班,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不仅如此,潮州还进一步优化资源供给,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近”享优质均衡教育。2024年,潮州市教育局通过建立与深圳的教育帮扶机制、与韩山师范学院的纵向帮扶机制,推进县中帮扶、乡镇“三所学校”建设,实现了“一镇一中心幼儿园”、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含民办)100%覆盖。同时,新建5个城乡教育共同体、2个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提升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至每生每年600元,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6125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提升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提升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标准”被列为潮州市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根据部署,2025年,潮州将新建不少于3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实施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打造超4个高质量幼儿园共同体,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实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引入珠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组团融入式托管1所县级中学。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倾斜,惠及残疾学生超1300名。

不仅是基础教育,全市高等教育“老大难”问题也正走在改革的过渡路上。

2024年10月,潮州市教育局开始实施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下称“潮州卫职院”)、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下称“潮州师范”)两校整合工作。按照《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各项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目前,各项改革任务正全面铺开。

潮州师范原是韩山师范学院的二级学院(专科院校),随着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潮州师范处于“尴尬”的地位:因其“采取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没有独立办学资格,既无法享受与韩山师范学院(本科)同等的教育资源,又无法单独成立为一个专科院校。

经潮州市委市政府同意,潮州市教育局牵头制定《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潮州师范办学体制改革,将其整体并入潮州卫职院,彻底解决潮州师范办学体制的问题,补齐潮州卫职院办学条件短板,推动高职教育提质发展。

“我们将2025年作为两校改革的过渡年。”潮州卫职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已初步明确新专业布局,将充分发挥原两校“教育+卫生”的专业优势,新设“智慧康养教育学院”,拓展“大健康”类新专业,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更好服务潮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据了解,目前学校已新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业,将于2025年面向夏季高考生招生,为潮州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提供基本支撑。

■部门表态

破局立新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通过聚焦学位供给、资源优化、安全治理等关键环节,以‘啃硬骨头’的勇气攻克了运动场地受限、校园通道梗阻、城乡教育失衡、高职发展瓶颈等难题,是潮州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突破,既是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更是迈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坚实一步。”潮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潮州市教育局将继续坚持以“五个深化”破局立新,围绕“优质均衡”目标实施好教育事业三年提升计划,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优化教育资源供给,通过集团化办学提升治教办学水平,借力智慧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撰写教育强市新篇章,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记者手记

在解决问题中“炼”出真本领

在潮州市高级中学新建运动场附近的水泥地面上,还留有旧围墙拆除的痕迹。2021年以前,旧围墙之处便是学校的尽头。围墙外的一片土地在规划纸上是一个现代化的运动场,而当时目之所及的,却是当地村民的房子、工厂和违规搭建物。“在当时看来,想要拆掉这些违建实在是太难了!”潮州市高级中学总务处主任、体育老师吴锡标手机里还保留着以前的照片。

面对这一“老大难”,潮州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没有退却,而是一边部署运动区建设各项工作,一边以“柔性攻坚”的方式挨家挨户做好思想工作。“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大家逐户走访,日夜办公,一个问题要开数十次会议研究推进。”吴锡标回忆道。

推进、推进、再推进;克服、克服、再克服,就是潮州的态度和行动。多方努力之下,2022年5月,潮州市高级中学运动场投入使用。如今,吴锡标的手机里留下了许多孩子在体育场上跃动的身影。

事实上,这几年潮州在教育领域持续攻坚克难,打通消防通道、撤并“麻雀学校”……桩桩件件,力度之大、落地之实,都显示出其为民解难的决心。而在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解决之后,潮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也势如破竹:学位供给又多又好、高职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由此可看出,解决发展“老大难”问题正是一块“炼金石”,它炼出了干部的有为担当、善为本领,更炼出了潮州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气象的坚定信心。

策划:苏仕日 伟宗

统筹:杨可

采写:南方+记者 陈柔燕

编辑 余丹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