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国际茶日”当晚,主题灯光秀“客家炒绿,让世界爱上客家茶”在广州塔精彩上演,绚丽的光影生动呈现了客家茶文化底蕴,向全球推广“客家炒绿”品牌,现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打卡。
“客家炒绿”是梅州市茶产业主导产品,种植历史悠久,上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是南迁的客家先人为适应岭南山区湿冷气候创制,采用长时间高火重炒工艺,形成“炒米香”“甜韵味”等独特品质特征及可长时间存放的产品特征,具备驱寒祛湿等功效。2024年,梅州茶叶种植面积36.08万亩,产量3.31万吨。其中“客家炒绿”产量1.85万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5.89%,是梅州茶产业的重要品类。
近年来,梅州市围绕“客家炒绿”品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编制了《梅州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明确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并制定发布了《客家炒绿》《陈年客家炒绿》团体标准,规范客家炒绿品质要求。同时,梅州市推动“客家炒绿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连续举办茶王评鉴活动,推动客家炒绿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此外,梅州市统一打造了“唐茶宋韵,客家炒绿”“匠心种好茶,品质赢市场”“客家炒绿,让世界爱上客家茶”等宣传口号,在广州塔等平台投放广告,借助省农博会、全国农交会等展会强力推介,进一步提升客家炒绿品牌知名度,全力打造“广东绿茶第一品牌”。
南方+记者 杨斐君
通讯员 彭伟录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马吉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