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不白说、难事有人管,给足企业发展底气
车辆驶进中山市横栏镇裕祥工业园,创渝中涂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创渝中”)新建的科技产业园格外显眼。走进车间,流水线上机器轰鸣,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现在我们的订单翻了几番,设备升级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参与‘工改’的决定太值了。”创渝中总经理向宏生高兴地说。
中山市全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即“工改”),拆除升级破旧的锌铁棚厂房,推动空间再造、产业蝶变、城市焕新,也全方位考验着党委政府改革魄力和服务能力。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中山市横栏镇持之以恒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全周期、全方位服务好企业、群众,实现说话不白说、难事有人管,让企业发展底气更足、村民腰包更鼓。
持续转作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欧局,现在电不稳定,影响自动化设备运行,麻烦抓紧看看。”专门服务创渝中的微信群弹出信息,横栏镇工业信息和科技商务局局长欧伟松立即回复:“好的,我马上联系供电部门过来。”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陆续投产的企业新需求不断,横栏镇各部门的负责人忙着回微信、接电话,为企业生产线改造、基建保障、外贸渠道对接等出主意、给支撑。
向宏生说,以前租用村集体土地搭厂房,企业面貌很差严重制约发展。“有客户来都不好意思,只能把他们领到其他环境好的公司去谈生意。”参与“工改”以来,政府部门的周到服务让向宏生惊喜。“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用时只要18分钟,换新设备政府也帮助申请补贴,还拉了一个有各部门负责人的服务群,我们有事,在微信群说一声就行。”他感慨道,“从重庆到中山打工20年了,现在是我事业发展最好、最开心的时候。”
“工改”持续推进,作风转变久久为功,党员干部在一次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淬炼“真作风”、勇当“急先锋”。
欧伟松说,最近企业咨询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增多,他们主动走进企业了解具体需求,帮助对接金融服务和申领补贴,让企业大胆放心升级改造。同时,结合当前中山市“千企万厂大调研”工作安排,他们向企业了解外贸出口的难点痛点,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商协会合力拓宽市场渠道。
而针对“工改”中不愿搬迁的企业,镇领导还带队答疑解惑,从“走访”到“走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问题。横栏镇“工改”工作组负责人黎玉龙说,有企业希望实现不停产“工改”,市镇两级部门抓紧研究后,形成团队全程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分期改造,待一期新厂房建成、企业进驻后,再拆除旧厂房进行二期建设,让企业安心扎根横栏增资扩产。
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这一点,广东东菱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的感触很深。
带着记者走在正在建设的新厂房工地,李进兴致勃勃地介绍设计思路。“这栋是员工宿舍,按酒店公寓高标准建设,还设置图书馆、电影院、健身房。这栋是厂房,可以同时摆满8条智能化生产线。”李进说,在划地前,政府部门就详细了解生产需求,满足智能化改造、智能仓储等个性化的空间要求和用水用电需求。
现在,这座占地30亩的智慧工厂正加紧建设、规模初显,政府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李进很满意。
新厂房林立,不仅企业高兴,村民也尝到了甜头,横栏镇裕祥村党委书记吴镇辉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往整个工业区一年租金200万元,如今,仅村自持部分项目都能为村里带来一年约600万元的收益,待全部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为裕祥村带来2000人左右的流动人员实现消费扩容,同时还能解决村内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横栏镇党委副书记(挂职)刘小忠介绍,截至目前,横栏镇裕祥工业园政府收储部分招引的9个项目均已陆续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额约21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约27亿元。
企业群众有信心的背后,是说话不白说、难事有人管的安全感,是真抓实干转作风的行动力。刘小忠说,“接下来将持续转作风、提效能,从项目谋划到落地达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和坚实保障,扎实推动‘工改’与产业升级、生态建设、水污染治理、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开栏的话】
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走基层 看作风》专栏,通过一线实地走访,展现广东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新作为。敬请关注。
采写:南方+记者 姚瑶
摄影:南方+记者 张梓望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设计:张昶
统筹:卢轶 尚黎阳 张冠军 李细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