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6时的阳光洒在珠澳两地的连接线上,拱北口岸的查验通道已迎来熙攘的客流。无需翻找证件,只需面向摄像头、轻按指纹,12秒左右即可完成通关查验——这一便捷场景,已成为拱北口岸近一年来“刷脸”智能通道前的日常写照。
2024年11月20日0时,在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拱北口岸旅检大厅,全国首批智能快捷通道上线试运行,粤港澳三地居民往来更快、更便捷的期盼,也在智能快捷通道门“哒”的一声打开时,成功照进现实。数据显示,智能快捷通道上线一年来,经该通道往来的出入境人员数量已超2500万人次,成为连接粤澳两地的“便民快车道”,更见证着国家移民管理局便民举措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三地居民购物消费、旅游访友等需求的不断增长,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周末去珠海、旅游到澳门、购物去香港的跨境游生活模式,逐渐成为新的出行热潮。据统计,在日均超30万的客流群体中,适用智能快捷通道的旅客占比超七成。
“我在澳门上班,以前每天早晚通关都要掏证件、排队,现在‘刷脸+按指纹’一步到位,非常方便!”家住拱北的在澳务工人员李女士的感受,道出了千万跨境旅客的心声。
据了解,智能快捷通道的核心优势,在于将“人证核验”升级为“生物特征核验”的技术革新。旅客只需提前完成指纹、面相信息备案,通关时无需出示实体证件,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比对生物信息即可完成查验,全程耗时平均不超过12秒。
这种“无感通关”新体验,不仅减少了旅客翻找证件的麻烦,更降低了证件丢失、损坏的风险。“以前带老人孩子通关,总担心证件拿错或弄丢,现在不用出示证件,老人孩子也能轻松通过。”澳门居民王女士带着父母和孩子入境探亲时说道。
技术创新背后,是硬件设施的持续升级与服务保障的全面跟进。拱北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贺淑娟介绍:“经过前期的试运行,这种通关模式的便利性让我们感到欣喜,为此,在今年6月底,暑期集中爆发的客流高峰时段来临前,我们对原有的大部分快捷查验通道进行了升级,新增69台智能快捷通关设备,基本实现了查验场地全覆盖,让更多旅客能够感受到这一举措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2025年11月,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10项新举措,将拱北口岸的“刷脸”智能通关模式推广至上海虹桥机场、厦门五通码头、横琴、港珠澳大桥等全国多个口岸,让智慧通关的便利惠及更多地区。此外,也在原有适用“刷脸”智能通关群体的基础上,新增了持5年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且同意采集核验面向、指纹信息用于出入境边防检查核验的中国台湾居民。
拱北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试运行一周年的新起点,拱北口岸智能快捷查验模式正向着更智能、更便捷、更普惠的方向迈进。这条连接珠澳的“智慧通道”,必将承载着更多旅客的期待,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改善旅客通关体验、不断提升跨境往来便利化水平等具体实践注入新动力。
南方+记者 何丽苑 黄天儒
通讯员 何志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