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写好民生答卷,提高生活品质

南方+  2025-11-06 07:17

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热烈氛围下,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正吸引越来越多健身爱好者前来锻炼,体育场外围环场不仅铺设了专业的健身跑道,二层平台还增设了700米的风雨健身跑道,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共享体育空间。

“微改造”彰显“大民生”。省委作出“1310”具体部署,明确要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2025年,广东财政安排703.63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组织2.1万家重点企业在“粤就业”小程序发布62.5万个岗位,高等教育实现21个地市本科高校(校区)与高职院校全覆盖,为超61万名孕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今天的南粤大地,各项民生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广东将继续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将群众的民生愿景转变为幸福“答卷”。

以全周期保障托起人口高质量发展

从优生优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全省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再到医养结合的创新实践,广东正以实际举措,走出一条人口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4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出生人口为113.3万人,双双位居全国首位。

“广东仍保持着相对较高的生育率,并对外来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人口向广东聚集的趋势依然明显存在。”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表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房护士长颜凤指导孕妇练习呼吸法。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房护士长颜凤指导孕妇练习呼吸法。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作为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如何将“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保障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优生优育是第一步。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保持适度的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将能有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5年,广东将出生缺陷筛查和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计划为超61万名孕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为超73万名新生儿提供先天性疾病筛查。

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同步快速推进。通过完善公办托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省托位数已从2020年的22万个增长至2024年底的60.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从2.0个提升至4.7个。目前,省政府正按计划推进托位供给,预计今年底可实现每千人口5.5个托位的规划目标。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重要途径。

今年年初,广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走进紧挨城中村的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实验幼儿园,随处可见孩子们的艺术创作。“我们坚持普及普惠办学原则,在片区租房即有机会入读。”园长邓腊梅介绍,园区以美育为特色,为城中村的辖区幼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目前,园区就读幼儿50%以上为非深户籍儿童,80%以上都来自城中村租房家庭。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实验幼儿园。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实验幼儿园。

广东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各级教育发展指标稳中向好,已逐步构建起教育优质均衡新生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保持在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职业教育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近半数毕业生直接服务相关产业。高等教育实现21个地市本科高校(校区)、高职院校全覆盖,迈入普及化新阶段。

如今,广东已逐步构建起教育优质均衡新生态,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一老一幼”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99万人,老龄化率达14.86%,预计2030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在江门市新会区养老中心,年过九旬的香港长者蔡先生入住后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肠梗阻,当晚即快速转入园区内的新会区中医院手术,脱离了生命危险,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房、大病不出园”。

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2万个,城市和农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7%,全省正常运营养老机构1630家,养老机构床位21万张。全省“长者饭堂”(助餐点)3705个,累计服务老年人超5330万人次,进一步保障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吸纳超100万应届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2024年,广东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就业答卷: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能力越强,担子越重,更显责任感。今年以来,广东吹响人才集结号,高规格、大手笔招才揽才——

在今年“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宣布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百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开场仪式。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开场仪式。

3月16日,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才嘉年华”——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举行。

展馆内外人山人海,供需对接热火朝天。招聘会现场组织省内外超千家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洽谈对接,共提供岗位超5万个,吸引来自境内外1000多所高校近12万名学生报名参加。与此同时,还有超过1.3万家企业在线上提供了近60万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

“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现场。

“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现场。

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广东可谓诚意满满。“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围绕青年人才来粤“第一次、第一站、第一年”,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措施。

广东梳理出“五有三好”(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博士后福利好、急需紧缺人才待遇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好)政策包,分别聚焦高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两大群体,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需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21城火力全开引人才:深圳市为5500余名来深面试求职的应届生提供免费居住7天服务;珠海市为1000多名新来珠青年人才提供“一免两减”住房保障,全年计划投入7000套房源;潮州市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和租房补贴超1100万元……

企业不拘一格招人才。小鹏汇天人力资源高级总监蒋珂君说,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企业。“除法定福利之外,公司还为入职员工准备了商业保险、体检、年度绩效奖金等,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

坚持高位推进、广泛募集岗位、强化精准对接、提升优质服务、持续扩大声势……截至7月中旬,广东已吸纳超过10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充分彰显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教育公平、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基本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广东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以“绣花功夫”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

为超2.5万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服务及指导、心理支持和能力综合评估等上门服务;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超1.17万个……2025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的切口越来越小、方向越来越准、举措越来越实。

广州越秀区长者饭堂擂台赛现场。

广州越秀区长者饭堂擂台赛现场。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广东积极鼓励居民连续参保,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参保人员,此后每连续参保1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3800元。鼓励居民加强健康管理,对当年未发生居民医保基金报销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3800元。两项激励额度可累加。连续参保激励和零报销激励累计提高总额不超过所在统筹地区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

对特殊困难群体,广东加大帮扶救济力度,兜牢民生底线,让幸福的暖阳照到每个角落、每名群众。

广东提出,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02元、270元提高到209元、280元。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2295元提高到2375元,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从每人每月1484元提高到1536元,将惠及全省超4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广东启动2025年“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

广东启动2025年“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家长关注。2025年伊始,广州市卫健委推动心理援助热线12356、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81899120并轨,为广州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81899120”热线作为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的代表性机构之一,一直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服务,默默守护广州市民的心灵健康。

放眼全省,一系列实招频出:升级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体系,通过线上升级建设小程序,线下联动200个阵地、200支队伍及400个“舒心驿站”站点,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超2.6万人次……这些暖心举措,让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

今日的广东,一系列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正逐步落地落实,越来越多的“民生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一线案例】

广东探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

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

在广东,“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传统陪护现象正在被打破。

“红姨照顾我快一年了,把我照顾得很好。”在东莞市厚街医院康复科走廊,68岁的莫阿姨握着护理员红姨的手说。

2024年车祸致全身多处骨折的她,术后康复需长期住院。最初,她的两个儿子轮流来医院照料,但由于工作较忙,不间断的照护需求为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这是很多住院患者家属面临的实际情况。

今年4月,《广东省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发布,确定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惠州、东莞、茂名、清远8座城市作为省级首批试点地区。

“免陪照护”不是无人照护,而是不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

在广东一家医院的免陪病房,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

在广东一家医院的免陪病房,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

作为广东省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城市,东莞在4家医院共9个病区开展免陪照护试点。东莞市人民医院院长袁耀钦介绍,由于专业护理更高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也从16.52天下降到14.32天,缩短了约2天,也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对患者家属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不需要“一对一”请护工了,整个流程更方便、更安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灵晓介绍,免陪照护服务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提高照护服务的专业水平。不过,家属的陪伴与照护是不可或缺的,家属可以在探视时间里来到患者身边予以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应对疾病的挑战。

从护工成长为医疗护理员,珠江医院创伤骨科护理员杨丽感到职业发展的道路更宽了,学会的技能更多元,既知道如何更科学、专业地帮患者翻身、喂药,也能协助护士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从今年4月起,广东省公立医院免陪照护服务价格标准落地。“免陪照护服务”主项目指“一对三”服务,即服务提供者同时为3名患者提供服务,设定价格为每位患者收费标准140元/日;“一对二”服务每人收费180元/日;“一对一”服务每人收费280元/日。

为了破解人才困境,今年7月,广东省护士协会联动19所职业院校与30家医院,成立护理联合产业学院及护理集团,构建“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闭环体系。这一创新平台计划3年内培育万名免陪照护人才,吸纳更多大专、中专护理毕业生就业。

推广免陪照护试点,广东省护士协会会长彭刚艺认为其意义重大。彭刚艺说,目前广东110家医院率先成立免陪照护医院联盟,联盟首批成员将共同探索免陪照护服务的运行机制、质量控制标准、人员培训体系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数读】

截至7月中旬已吸纳超过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针对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举全省之力组织发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动态募集120多万优质岗位。其中包括26万个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岗位

从留粤就业的省内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看,制造业吸纳毕业生最多,超10万人,人数占比从2020年的14.72%提升到2025年的19.21%

截至今年9月,全省基础教育办学规模占全国1/10,保障了近全国1/4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

全省托位数已从2020年的22万个增长至2024年底的60.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从2.0个提升至4.7个

南方+记者 黄锦辉 杜玮淦 陈伊纯

编辑 宋佳宁 朱琦 张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