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策|最年轻城市深圳如何点燃“甜蜜经济”?

作者 许懿 2025-07-16 10:00

5月20日清晨6点,位于深圳香蜜公园的福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门前已经排起长队。来自湖南的95后程序员张先生和女友拖着行李箱,箱子里装着用于记录的无人机和VR设备。“我们特意请了年假,要在深圳完成一场浪漫又科技感十足的婚礼。"张先生说。

这一幕正在成为深圳的常态。在这个平均年龄仅32.5岁的城市,婚庆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从梧桐山的森林婚礼到前海的元宇宙婚宴,从水贝珠宝城的定制钻戒到华强北的电子请柬……2024年,深圳以91926对结婚登记数位居广东首位,婚庆产业规模也在屡屡攀升。在这组亮眼数据背后,如何让转瞬即逝的甜蜜消费,转化为持久的城市竞争力?成为这座“青春之城”正面临新的课题。

“秒批”结婚证背后的服务革命

5月10日起,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全面落地。深圳作为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首日便迎来百余对异地及跨国新人登记结婚。

来自河北的谷女士与吉林籍的黄先生成为新政实施后该登记处首对登记的新人。谷女士介绍,其和先生相恋三年,两人原先都在北京工作,自己半年前调来了深圳,两人同城变异地。“原本担心材料不全,特意让父母寄户口簿过来,结果发现只需身份证和照片,10分钟就办完了。”她称赞深圳服务效率高,体验非常好。

这种便利并非偶然。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全国通办”,他们提前半年升级系统压缩审核时间,并指导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预约方式提升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将“便利”延伸到了颁证环节——在华侨城欢乐港湾,新人可以在摩天轮升至最高点时领取结婚证;登上招商蛇口邮轮,首个海上颁证点让碧海蓝天成为最天然的颁证背景。

这一切不仅是服务的升级,更是城市形象的再造。当其他城市还在比拼登记效率时,深圳已经将婚姻服务打造成了一张城市名片。数据显示,今年“520”当天,深圳结婚登记量达2418对,创下近五年单日办理量新高,其中三成新人选择了特色颁证服务。

甜蜜经济成带动八大产业链的“超级链接”

从云端颁证到低空飞行,从摩天轮告白到海洋主题婚礼,一个个花式解锁的“幸福形态”折射出深圳“甜蜜经济”的独特生态。庞大的“甜蜜刚需”催生了覆盖婚恋、婚庆、蜜月等八大领域的产业链。在这里,婚庆不再是孤立的消费行为,而是串联起科技、文旅、珠宝等产业的“超级链接”。

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深圳举办了首届“甜蜜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首次以“甜蜜月”整合资源:联动11个区(含新区、特别合作区)推出“1+11+N”活动矩阵,包括发放“甜甜券”消费补贴,发布3条婚旅线路。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民政局通过结合文旅资源和婚庆产业链优势,打造湾区游轮、直升机、摩天轮等特色颁证品牌,实现“一区一特色”。

这种跨界融合产生了惊人的乘数效应。据统计,活动期间结婚登记新人1.7万对,同比增长56%。产业方面,罗湖水贝珠宝城的婚戒定制业务、华侨城景区婚旅套票销量、龙岗新人直升机环城飞行的体验人数都在逐步飙升。

梧桐山的云海颁证、小梅沙的海洋婚礼、双子塔星空广场的市集.....深圳将地标转化为“甜蜜IP”,让婚礼消费与旅游、餐饮、娱乐形成联动,使婚庆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城市文旅的新入口。“深圳的婚庆产业就像热带雨林,各种新物种自然生长、相互滋养。”深圳市婚庆产业业内人士表示。

从“流量”到“留量”的升级挑战

据深圳婚庆行业协会统计,2025年深圳预计有8.5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同比增长25%,婚宴、婚纱摄影、婚礼策划等细分领域预订量已突破60%。尽管深圳婚庆消费规模庞大,但高端婚礼市场仍面临外流问题。如何把此刻热闹一时的“流量”转换为长久“留量”,是深圳成功打造“甜蜜经济”的关键一环。

“在甜蜜经济的整个发展周期中,深圳还处于一个逐步成行成市的过程。在现行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昕泉表示,深圳需要有更好的支持产业或活动发展的政策持续推出,比如支持婚恋产业相关品牌入驻深圳,持续开展黄金珠宝、家电家居补贴活动,定期组织各个核心商圈举行相关活动,形成生态闭环,这些都有利于形成甜蜜经济长久的市场繁荣。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比上海外滩、北京太庙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婚礼场地,深圳的婚庆场景更多依赖商业综合体或酒店,缺乏独特性。为此,深圳正发展游轮婚礼、低空婚礼等新业态,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婚庆地标,而不仅仅是依赖现有的商业空间。

将“甜蜜经济”真正转化为持久的城市竞争力,究其根本还是产业升级的瓶颈。李昕泉提到,目前深圳婚庆产业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要引进婚庆产业中的国际大牌成为深圳首店,以首店经济带来更多目的性消费,深圳婚庆产业需要这样的蜕变。”

当下,各大城市都在打响“年轻人口争夺战”。深圳凭借“甜蜜经济”的创新发展,不仅留住了年轻人的消费,更留住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这或许就是特区45周年之际,深圳交出的最青春、最甜蜜的答卷。

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李昕泉

深圳发展“甜蜜经济”既有先发优势,也有消费潜力。

南方+:深圳发力“甜蜜经济”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

李昕泉:首先甜蜜经济的相关产业在深圳有先发优势,包括珠宝、文旅资源等;其次是深圳在整个年轻化的消费市场上有巨大潜力,这也是发展甜蜜经济的有力抓手;另外深圳每年都在创新打造各种激活市场的相关政策活动,对企业端、产业端都有很多支持,整个营商环境适合甜蜜经济的发展。

南方+:目前深圳在发展“甜蜜经济”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

李昕泉:在甜蜜经济的整个发展周期中,深圳还处于一个逐步成行成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有更好的支持产业或活动发展的政策持续推出,比如支持一些婚恋产业相关品牌入驻深圳,持续开展黄金珠宝、家电家居补贴活动,各个核心商圈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形成生态闭环,这些都有利于甜蜜经济的市场繁荣。

南方+:在此次甜蜜月中,零售业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互助作用?

李昕泉:甜蜜经济的发展对于零售业的推动很大,我们通过场景打造、促销联动、跨界合作三个方面发挥优势,利用好这次契机盘活零售消费。例如这次联合了一些商圈开展“甜蜜市集”相关的游园打卡类活动,对甜蜜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场景打造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来到商圈消费,也是场景融合的全新尝试。另外,此次还结合了深圳的文旅IP、汽车品牌、消费品品牌等,做到资源充分链接联动,激活消费增长。

南方+:通过深圳甜蜜月活动,有没有具体带动婚庆或零售行业某个环节的消费增长?

李昕泉:在甜蜜月期间,深圳各个商圈的人流量都有相应的增长,也吸引了很多外来消费群体,尤其是在家电家居领域最为明显。从长效来看,甜蜜经济提出后,很多外来消费者对深圳会有“目标性地点”的向往。在甜蜜月期间,深圳黄金珠宝、婚庆行业都积累了很多此类消费群体客户,后期更容易利用营销手段进行客户转换。零售业销售指标及核心商圈客流量的提升,都能印证甜蜜经济带给零售消费的正向反馈。

南方+:如果深圳要打造“国际婚庆消费中心”,您认为在零售配套方面更需要哪些政策?

李昕泉:首先最好能推出关于婚庆品牌的入驻扶持政策,吸引国际大牌成为深圳首店,因为首店经济可以带来更多的目的性消费,也能提升国际消费影响力。同时对于婚庆行业的新消费品牌给予支持,以此带动新消费品牌吸引的新消费群体及新消费模式快速增长。另外就是人才引进,利用人才政策调整,吸引相关领域人才来深圳创业,丰富整个婚庆消费产业链条。最后就是在系统活动的打造方面,希望能结合一些更丰富的资源以及专业机构,定期共同打造城市级、现象级活动,包括520、七夕、情人节这种重要节点的甜蜜经济发力点,吸引更多外来消费者。

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技、创新、年轻力,我们围绕这三个重要元素做更多关于婚庆消费方面的理念创新,吸引大家来到深圳结婚,表白幸福生活。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的话,深圳每年都会在重要节点活动中吸引更多外来消费者,从辐射大湾区,到辐射全国,再到辐射全球,把“甜蜜之城”标签打得更鲜活。

南方+研究员 许懿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