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绘就绿美传奇,怀集艺术家接力传承“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作者 刘亮;唐锦洪 2025-07-23 07:00

怀集岳山的林海深处,不仅生长着参天绿树,更孕育着生生不息的艺术火种。从岳山造林大会战时期的笔墨初心,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丹青新篇,怀集美术工作者循着 “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的脉络,用画笔续写着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艺术传奇。

时光回溯到岳山造林大会战时期,数年后担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的林丰俗,作为造林指挥部宣传组成员,以笔墨为刃、以画板为媒,用速写与写生定格下岳山的自然风光与造林者的奋斗身影。他深入造林一线,将艰苦的劳动场景、简陋的生活环境转化为鲜活的艺术作品,用“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为怀集美术事业播下了第一粒种子。这些沾满泥土气息的画作,不仅是造林历史的生动记录,更成为后辈艺术家汲取灵感的精神源泉。

林丰俗(右2)在怀集工作期间,向美术爱好者传授国画创作技巧。方权裕 摄

林丰俗(右2)在怀集工作期间,向美术爱好者传授国画创作技巧。方权裕 摄

岁月流转,精神不息。20世纪90年代,怀集籍军旅艺术家邬邦生(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毅然从湖南返回家乡肇庆,将对故土的深情倾注于美术事业的传承。他捐出数百幅作品助力家乡艺术发展,创立“邬邦生艺术馆”,为怀集美术搭建起交流展示的平台。即便年过八旬,他仍心系岳山,多次带领书画爱好者重走造林路,亲自为肇庆画院怀集三岳创作基地揭牌,用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艺术情怀。

2017年11月19日,肇庆市文联到怀集县举办“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市县文艺家交流笔会”,时年83岁的邬邦生(左3)为大家作国画创作示范。梁剑 摄

2017年11月19日,肇庆市文联到怀集县举办“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市县文艺家交流笔会”,时年83岁的邬邦生(左3)为大家作国画创作示范。梁剑 摄

传承的接力棒在一代代艺术家手中传递。肇庆画院原院长谢曙光循着恩师林丰俗的岳山足迹,多次带领美术爱好者深入林区写生。当得知怀集建设造林展馆的消息时,他四处寻访,重新收集到林丰俗当年在岳山创作的20余幅国画作品,让那些定格造林岁月的珍贵画面得以重现,为后人留下了触摸历史、感悟精神的艺术窗口。

新时代的怀集美术舞台上,更多身影接续登场。2024年9月,肇庆市美术协会主席罗秋帆带队开展创作采风活动,组织10余名美术名家与怀集县美术协会的10多名创作骨干共同走进怀集岳山林场,为“全国名家共绘‘绿美广东’主题美术作品展”积累素材。期间,艺术家们深入林场腹地,实地感受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历史印记与如今的盎然生机,最终创作出数十幅兼具时代感与艺术张力的作品,生动再现了岳山从会战攻坚到绿意盎然的蝶变历程。

肇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温绿巍在岳山写生以及他创作的国画《岳山新韵》。

肇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温绿巍在岳山写生以及他创作的国画《岳山新韵》。

《岳山新韵》

《岳山新韵》

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叶可晃在肇庆文联专职副主席的岗位退休后,仍笔耕不辍。2024年回怀集采风时,他看到梁村镇花石村四门岩背后,面积60多亩的“圆叶葡萄基地”葡萄园里,北方果树在南方沃土结出致富硕果,便将这份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融入创作,精心筹备“重彩葡萄作品展”,用51幅作品讲述新时代乡村的丰收故事。他的创作正是怀集艺术家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生动写照。

怀集县美协梁育彬的国画《绿水青山》获2024年“庆祝岳山造林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国画类一等奖。

怀集县美协梁育彬的国画《绿水青山》获2024年“庆祝岳山造林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国画类一等奖。

2025年7月20日,“春华秋实、硕果飘香——叶可晃重彩葡萄画作品展”开展仪式上,肇庆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对叶可晃的创作之路给予高度评价。

2025年7月20日,“春华秋实、硕果飘香——叶可晃重彩葡萄画作品展”开展仪式上,肇庆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对叶可晃的创作之路给予高度评价。

如今的怀集,美术创作热潮涌动城乡。肇庆市美协副主席、怀集县美协主席孔武介绍,在“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的推动下,县美协已吸纳会员80余名,县城内青少年美术培训中心星罗棋布,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频共振、新秀辈出的良好生态。从岳山林场的创作基地到乡村田野的写生现场,从展览馆里的历史回顾到画室中的灵感迸发,怀集美术工作者正以笔墨丹青续写着岳山精神的时代篇章。

撰文:刘亮 唐锦洪 谭上洲 黄暖

编辑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