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部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融合大局,共青团电白区委员会积极对接并服务广州医科大学“香域探索·岐黄志行”实践团开展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调研—研发—传播—服务”四维联动,探索沉香产业与医疗大健康的深度融合,书写中西医结合的青春答卷。
调研篇:深挖沉香产业需求
实践团赴电白沉香山集团调研,通过文化体验与实地考察,深入剖析行业痛点,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在君元沉香山体验总馆,团队详细了解了沉香产品特色、市场定位及需求,感受其文化底蕴。与总经理交流时,敏锐发现“沉香屋”背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沉香药用价值开发不足、市场同质化严重。此次调研加深了团队对沉香药用潜力及市场状况的了解,搭建了校企沟通桥梁,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沉香山集团调研
实践团走访了电白沉香种植基地,了解沉香育苗、嫁接、种植、结香等全生长周期过程。实践团来到电白区沉香城,走访镇街商铺,队员们记录下工人反复打磨同类产品,发现沉香多被制成千篇一律的串珠,年轻人对沉香功效的认知存在一定断层,货架上雷同的按摩器具无一不体现了创新匮乏。通过深入行业一线,实践团基本把握了沉香灸技艺传承现状与市场需求痛点,进一步明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突破口。从文化体验到痛点挖掘,从困惑到破局,每一步都踩在产业转型的脉搏上,这不是简单的走访记录,而是一场助力传统产业发展的青春行动。
研发篇:打造沉香产业升级利器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联合当地木工师傅共同探讨按摩器具的研发与设计,以沉香功效和传统中医脏腑理论为核心,用沉香木作为主要制造材料,扩大沉香的用途,达到养生理疗的效果。针对沉香养心安神功效认知不足的问题,团队特别添加沉香精油作为介质,既保留芳香开窍药效,又能减少皮肤摩擦。为便于推广使用手法,团队录制了由吴星老师示范的教学视频,以相应中医按摩手法配合精油产品,有效推广沉香保健作用。
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并提升品牌价值,团队对沉香山集团旗下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升级。此次升级旨在打破原有包装同质化局面,以更具时代感、设计感和文化底蕴的全新视觉形象面向消费者,特别是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追求者及对传统文化有认同感的年轻群体的审美与功能需求。
团队调研沉香电商市场
传播篇:讲好“沉香健康故事”
7月15日,团队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粤西医院(电白区中医院)及沉香山集团,在电白万达广场举办义诊暨沉香科普活动。广州医科大学吴星博士,区中医院覃义(针灸康复科)、谭晓彬(骨三科)主治医师及潘秀丽护士长等20余名医护人员与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通过义诊吸引群众,科普沉香功效并推广产品,现场反响热烈。
电白区中医院交流
义诊照片
服务篇:助推沉香产业发展
本次三下乡活动紧密结合地方沉香产业实际需求,为沉香山(集团)产业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团队重点完成了产业园宣传视频的拍摄与剪辑工作,并针对产品进行了包装创新设计,同时创新开发了三款沉香木按摩工具,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为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制作了沉香精油/精粹膏睡眠调理按摩指导视频。在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方面,大力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沉香文化宣传及产品科普推广活动。此外,为夯实产品科学基础,深入研究沉香药用价值,并启动阐述其中西医理论依据的学术论文撰写工作。
结语:以青春之力助推沉香产业发展
此次“三下乡”实践充分展现了校地协同机制这一模式的成效——青年团队通过研发创新、优化设计、活化传播,助力沉香山集团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同时,有效对接了现代市场,其成果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未来,团区委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探索沉香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让千年瑰宝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