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驻硇洲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激活海岛振兴新动能

作者 邓安祺 2025-07-22 08:00

盛夏的硇洲岛,北赛村的田头冷库内,一筐筐火龙果正通过冷链车发往全国各地;宋皇村的外墙上,《清明上河图》彩绘与宋朝历史故事相映成趣,引来游客驻足拍照;南港小学新建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欢笑着追逐足球……这是乡村振兴驻硇洲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交出的振兴新“答卷”。

2021年以来,这支以湛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牵头单位,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湛江航标处、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湛江中心支公司等组团单位组成的8人工作队,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任务,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依托硇洲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协同镇、村谋划发展建设。

他们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特色产业筑基、文旅融合赋能、党建共建聚力,扎实开展“规定动作”,结合实际创新开展“自选动作”,推动这座中国第一大火山岛迈出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硇洲岛全貌。

硇洲岛全貌。

特色产业“造血”

乡村振兴添动能

“以前火龙果摘下来得抢时间卖,现在冷库能保鲜半个月,价格翻了一番。”北赛村的果农感慨道。工作队依托中科炼化捐赠资金,不仅建成25亩火龙果示范基地,更投入80万元建设田头冷库,引进实力大公司营运,构建起“种植—收购—分拣—冷链—打包—运输”完整产业链。

田头冷库构建起“种植—收购—分拣—冷链—打包—运输”完整产业链。

田头冷库构建起“种植—收购—分拣—冷链—打包—运输”完整产业链。

此外,工作队创新营销模式,将“硇洲岛火龙果”引入“中石化易捷平台”,依托平台优势累计实现消费帮扶约6万斤,销售额超30万元,成功把“硇洲岛火龙果”培育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湛江市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农副产品”。

从田间到直播间,从线下到线上,硇洲岛火龙果的销路越走越宽。

“我们硇洲的火龙果甜度高、果肉饱满,富含花青素和膳食纤维……”直播镜头前,驻村第一书记化身“带货达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网友介绍当地特色水果的品种优势和营养价值,引来了弹幕区一片“想吃”的呼声。

去年,驻硇洲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组团单位湛江钢铁依托欧治工业品新媒体资源,在硇洲岛开展了农产品特色水果公益助农专场直播活动,短短两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超2万人次观看,网友们纷纷通过弹幕点赞并积极购买,成交金额达5万多元。

海农产品年货展销会进一步拓展了硇洲特色水果和海产品的销路。

海农产品年货展销会进一步拓展了硇洲特色水果和海产品的销路。

据统计,2024年通过企业直播带货、展销会等渠道,硇洲农产品销售额超30万元,2025上半年更是再创新高,农产品和海产品销售额已超过30万元,进一步拓展了硇洲特色水果和海产品的销路。

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工作队充分利用牵头单位湛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自身优势,并通过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文旅融合“活岛”

古村焕发新生机

“没想到海岛还藏着一座‘小汴京’!”广州游客陈女士在宋皇村的湛钢休闲驿站打卡时连连赞叹。这座融合南宋文化与滨海风情的火山岛,正通过“文化塑魂、产业赋能、生态打底”的振兴路径焕发新生。

工作队深挖宋帝驻跸历史,邀请专业团队绘制《清明上河图》壁画,将农渔耕文化与旅游线路结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文化墙绘。 龚钰坤 摄

文化墙绘。 龚钰坤 摄

此外,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专项资金支持下,宋皇村自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425万元,实施了包括村道新建、环境美化、亮化工程等系列民生项目。完成了宋皇村通往中下马村道路新建、村内美化、亮化等工程,解决1500余名村民“晴天灰、雨天泥”的出行难题。

宋宝小广场。 龚钰坤 摄

宋宝小广场。 龚钰坤 摄

如今,宋皇村、南港村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成为红色教育新阵地;“宋宝路”建成,串联起岛上文旅资源;湛钢休闲驿站与宋代文化墙绘相映成趣,渔村文化广场重现疍家风情……

这些项目既扮靓了村容村貌,又通过“文旅+”模式激活海岛经济,助力村容村貌提档升级,让千年渔镇焕发时代光彩。2024年,入岛游客数创新高,全镇全年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亿元。

环境育人“铸魂”

内外兼修双提升

夏日的南港村头,古树撑起如盖绿荫,两位村民正坐在水泥圆台上纳凉闲谈。他们身旁,一块暗红色的捐赠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捐赠”的金色大字下,记录着今年6月竣工的谭杰村排污扩建、巷道硬底化及村庄亮化工程。

这棵见证村庄变迁的古树,如今根须盘错于新铺的仿真草皮上,粗壮的树干与崭新的碑体相映,既延续了村庄的历史记忆,又铭刻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印记。

据村民介绍,改造前谭杰村巷道雨天泥泞难行,生活污水直排现象普遍。此次新建工程让这个传统渔村实现“地下管网畅通、地面道路平整、夜间灯火通明”的立体化升级。如今巷道两旁火龙果苗圃郁郁葱葱。村民用“出门不湿鞋、晚间不摸黑”形容新变化。

这块捐赠碑仅是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湛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湛江航标处积极筹措资金捐赠孟岗村委会和谭北村委会,共购置了6台电动三轮垃圾清运车,有效缓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垃圾实时清运的难题。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现场。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现场。

工作队全体队员勇挑重担,深入乡村乡道,与各挂点村委会干部、保洁队以及村民们携手并肩,全力配合硇洲镇政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改善乡村“硬件”环境的同时,工作队同样重视“软件”建设,将教育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的扶持下,南港小学的校园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为学校捐赠直饮水设备,保障师生饮水安全;通过“为爱上色”公益项目对教学楼外墙进行翻新;升级户外体育设施,新建170米塑胶环形跑道和五人制灯光足球场,打造成为孩子们课后活动的乐园……2021年以来,企业累计投入370万元专项资金,这些举措不仅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更为南港村打造第二批典型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港小学改造前后对比图。

南港小学改造前后对比图。

中科炼化有限公司在教育帮扶方面同样成效显著。企业累计投入76.5万元,在港东小学建设塑胶跑道和阅览室,在硇洲小学新建排球场,在津前小学打造配备42台电脑的微机室并添置26条石凳。此外,还为三所学校共捐赠6台直饮水设备,全方位提升海岛教育硬件水平。

“以前操场都是泥地,下雨天根本没法活动,现在孩子们有了标准的运动场地。”工作队成员介绍说,通过设立“中科奖学金”,2024年已奖励优秀师生18名,营造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通过“硬件改善+软件提升”的双轮驱动,硇洲镇的教育事业正焕发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从火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宋韵文化的创新传承;从人居环境的美丽蝶变,到教育事业的提质升级,工作队用“绣花功夫”绘就了产业兴、文化盛、生态美、教育优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这支由政企多方力量组成的帮扶队伍,始终秉持“群众所盼、帮扶所向”的工作导向,将企业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把文化底蕴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民生期盼变为美好现实。面向未来,工作队将继续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奋斗。

撰文:邓安祺 通讯员 韦炳霞 吴尚达 陈密

编辑 邓巧月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