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持续高温且降雨频繁,粤西大地蚊虫孳生进入高峰期。面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严峻防控形势,茂名市茂南区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打响了一场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夏日防疫阻击战。
从城区街道到乡村田野,从机关单位到居民院落,一场场卫生清洁行动如火如荼,一声声防控宣传响彻街巷,茂南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构筑起守护群众健康的铜墙铁壁。
党建引领筑堡垒
三级联动聚合力
清晨,新华街道的绿化带里已闪动着“红马甲”的身影。“首善先锋”党员志愿者李姨,将居民楼前有积水的花盆托盘翻转,细心清理每一处可能孳生蚊虫的角落。
“这些不起眼的小水洼,最容易孳生蚊子幼虫。”在她身后,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垃圾桶周边、下水道口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扫。这场清晨行动,是茂南区以党建引领防控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日,茂南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区委副书记、区长吕国记带队深入社区、农贸市场等场所实地督导,区四套班子全员下沉一线,把防控责任压实到每个网格、每个岗位。
区里迅速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8个专项工作组,实行“每日一研判、每日一调度”的战时机制,19名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形成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
街道(镇)、社区(村)闻令而动,纷纷召开专题部署会。7月31日,城南街道、高山镇等镇街在当日前后召开紧急会议,迅速传达区里的防控要求,明确各自的责任区域和任务分工。新坡镇划定42个党员责任区,将防控任务分解到具体个人。
三级联动体系层层铺开,重任在肩,冲锋在前。高山镇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防控网络,59个作战网格将防控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该镇党员干部带领志愿者入户200户,清理积水145处;新坡镇“首善先锋”服务队连续两天作战,150多名党员带动群众自发加入,形成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群一起干”的转变。整个茂南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守护家园的安全与健康。
站前街道发动11个社区网格、7个城中村网格,230个小区物业、1458个楼长梯长全部纳入防控体系。“实行‘分片包干’,每个网格都有街道干部担任包片负责人。”新坡镇商业城社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推行“房东责任制”,党员房东陈叔带头清理出租屋积水:“租客来自五湖四海,更要做好防护。”
全域整治断源头
专业防控提质效
正午时分,关车种植基地的稻田上空,三架无人机正低空掠过,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洒落在稻叶间。“人工消杀50亩地需要3天,无人机只要大半天。”操作手说。这是新坡镇提升防控效率的科技手段,无人机作业使消杀效率提升20倍,为大面积农田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环境整治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茂南全区各镇街“翻盆倒罐”。城南街道党员干部扛着锄头深入明街暗巷,拔除杂草、疏通沟渠;新华街道累计开展16次大扫除,清运垃圾超9吨;公馆镇组织24次集中行动,936人次参与清运垃圾16余吨。“村里天天讲卫生防蚊,倒积水就是保健康,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干。”该镇村民茹国珍年近七旬,也拿起工具,加入清洁队伍。
专业消杀同步推进。茂南区疾控中心组建8支应急小分队,实行“平急结合”管理,实验室6名检验人员24小时轮岗值守。新华街道联系专业团队对垃圾桶、下水道等重点区域全方位施药;袂花镇聘请专业消杀公司,调配20台次器械,下发80瓶防蚊药水。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消杀面积达500多万平方米,新坡镇消杀范围覆盖5平方公里,城南街道对重点场所坚持每日两次消杀。
清理孳生地,切断传染源。茂南区各镇街紧密配合,对可能孳生蚊虫的水体、垃圾堆等进行了全面清理,确保不留死角。全区第一轮爱国卫生行动中,共清理垃圾10897.35吨,消除卫生黑点511处,清除蚊虫孳生地435处;新坡镇清除各类积水130处,疏通堵塞沟渠;高山镇填平坑洼145处;东江社区发挥“三方议事”机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与物业排查地下车库等盲区,制定专项方案开展行动。
监测数据印证,7月31日茂南区4个监测点中,75%的监测点符合防控要求,仅25%为低密度,中高密度监测点均为零。前期措施精准有效,也不能掉以轻心。如今,茂南区第二轮为期10天的防蚊灭蚊行动已启动,将巩固扩大防控成果。
全民动员筑防线
宣教引导入人心
夜色渐晚,鳌头镇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前,大喇叭仍循环播放防蚊知识:“请大家及时清理阳台积水,傍晚尽量穿长袖衣裤……”志愿者向乘凉的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图文并茂地讲解基孔肯雅热症状:“发烧伴有关节痛,要及时就医。”
微信群里、有关部门公众号上、短视频平台纷纷转发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宣传信息,提醒居民注意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茂南区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让防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多元宣传实现覆盖。新坡镇“村村响”大喇叭每日定时播报,党员通过联系户机制入户讲解;高山镇开展敲门行动,用“大白话”向村民普及防控知识;城南街道利用户外广告、微信群等渠道,形成大众一心,防蚊灭蚊的氛围。茂南区组织现场宣传活动419场次,各类媒体发布推文视频近百条,覆盖群众超数万人次。
茂南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多举措筑牢防蚊灭蚊防线。通过线上发布强化科普宣传,设“基孔肯雅热”监测专题,“系统+人工”24小时监测相关舆情,在旅游、体育、文体市场等领域企业全面开展消杀行动,在显眼位置摆放消杀用品并滚动播放宣传语;12家影院通过电子屏播放防控内容;文化站、印刷企业等收到专项通知,重点落实环境卫生治理、积水清理及病媒生物防制。
针对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相关倡议,36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农贸市场,督促商户落实清洗消毒措施。8月1日,茂南区科工商务局联合该区疾控中心召开商贸领域防控会议,要求企业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养老机构等集中供餐单位则收到专项指导,重点整治卫生死角。
在农业领域,茂南区农业农村局10个督导组到涉农镇街督促、指导群众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翻盆倒罐找积水清理积水,检查菜地、闲置地、工地积水,督促及时清理。
“蚊香可以放在上风口,驱蚊效果更佳。”技能培训发力,提升防控能力。茂南区卫生健康局组织3个指导组下沉督导,培训消杀人员1500多人次;新坡镇在专题部署会上解析疾病特征、处置规范,15个村(社区)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讲解消杀技巧;新华街道志愿者深入居民家中,指导正确使用杀虫剂等。
袂花镇265名党员干部入户指导,村民们学着用纱窗、蚊帐构筑家庭防线;公馆镇群众自发参与大扫除,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格局;茂南全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全面参与的氛围,为茂南区构建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
夜色渐浓,茂南多地“防蚊灭蚊齐行动”的横幅依旧醒目。从城区到乡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继续。茂南区用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用科学防控筑牢防线,用全民参与织密网络,正以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安宁。
撰文:颜志雄 通讯员 朱爵海 陈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