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新名片”显神通,科技企业3天获贷300万 | 资金流平台赋能民营企业发展⑥

作者 崔洪铭 2025-07-15 21:19

“通过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经营数据直接转化为信用资产,3天时间,300万资金到账,太方便了!”云浮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家拥有多项专利的专精特新科技企业,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影响,出口锐减,海外回款账期大幅延长。

“我们计划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开拓伊朗、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但现金流紧张。”科技公司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使其缺乏足值资产抵押物。

关键时刻,在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的指导下,工商银行云浮分行伸出援手,运用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快速为这家企业发放信用贷款3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也点亮了开拓新市场的希望。

融资困境:科技企业的“成长烦恼”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深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他们的产品获得国内外市场高度认可。然而,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企业遭遇了典型的“成长烦恼”:研发投入大,回款周期长,且资金结算主要集中在一家银行,难以在其他银行融资。

“尝试过多种融资方式,要么审批周期长,要么银行也无法有效获取我们的结算数据,导致授予贷款额度不足。”企业负责人很无奈,“最困难的时候,连原材料的预付款都捉襟见肘。”

破局之道:数据让信用价值“看得见”

转机始于工行云浮分行的主动上门对接。工作人员创新运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上述平台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合法合规整合企业在其他银行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包括销售收入、资金往来、经营稳定性等关键数据。“通过平台,我们发掘了未被企业充分认知的信用价值。”工商银行云浮分行负责人介绍,“比如其稳定的海外回款、持续的水电费支出及研发投入,这些都是优质信用资产。”

“资金一到账,我们立即支付了原材料款项,研发项目也得以持续推进!”企业负责人松了一口气,“更重要的是,银行通过数据真正了解了我们的经营实况,这种信任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实效落地:信用“新名片”激活发展动能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积极探索“三级联动+政策宣贯+场景渗透”推广方式,让这种“新名片”真正活起来,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引来金融活水。

搭建“政府部门+银行机构+民营企业”三级联动提升平台的知晓度。依托政策宣讲会、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入园惠企”金融对接会等活动,通过真实案例和现场演示,灵活解读平台政策、功能、操作流程及应用成效,让企业了解、信任并学会使用平台。累计已开展5场集中宣讲,触达企业超千家。

精准匹配融资需求,平台推广与融资转化的“双向奔赴”。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联合市委统战部构建“统战+金融+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工作方式,组建政银联合“同心金融服务队”,深入企业“问需求、问计策、问成效”。引导银行机构将平台应用深度嵌入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全流程,创新“资金流平台+脱核链贷”“资金流平台+五篇大文章”等模式,持续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开辟新路径。截至2025年6月末,云浮市首批接入的6家金融机构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查询822笔,发放贷款174笔,金额10.45亿元,其中,惠及“信用白户”38家,发放贷款1.05亿元。

南方+记者 崔洪铭

通讯员 尹晓文 黎佳豪

编辑 钟烜新 李卓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