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小琳(化名)本想打个耳洞,可以戴上耳坠耳钉,结果耳钉没戴成,反倒“打”出了好几个“肉球”。
“科室接诊过不少类似小琳这样的患者,因为打耳洞付出了美的代价。”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翠芳表示,打耳洞的地方出现的一个个“肉球”是典型的打耳洞引起的耳部疤痕疙瘩。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疙瘩会越长越大。她提醒,打耳洞前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
大约两年前,小琳在耳廓打了个耳洞,想着戴上耳环美一美。可是,还没等耳环戴上,耳朵开始化脓,流出脓水。小琳想着,“等脓水不流了就会愈合。”于是,她没有到医院处理。
一段时间后,小琳发现打耳洞的部位,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渐渐长出了“肉疙瘩”。之后,“肉疙瘩”还越长越大、越长越多,她意识到不对劲,才到医院就诊。
“这个‘肉疙瘩’其实就是瘢痕疙瘩。”陈翠芳介绍,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伤口愈合后出现的异常增生性瘢痕,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质地坚硬的肿块,常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手术切除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法。为了保证术后耳朵的整体美观性,手术从小琳耳后开刀,在保留耳朵表皮的前提下,对瘢痕疙瘩进行了切除。
瘢痕疙瘩具有持续生长和复发的特点,术后小琳还要进行抗瘢痕放射治疗。
“接诊瘢痕疙瘩患者中,发病部位主要在耳廓。”陈翠芳说,由于耳廓软骨区皮肤张力高、皮下没有脂肪,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穿刺损伤后难愈合。因此,在耳廓软骨区打耳洞容易生成瘢痕疙瘩,特别是瘢痕体质的人,风险更高。她建议,瘢痕体质或者特别容易长疤的人尽量不要打耳洞,就算要打耳洞也尽量不要打在耳廓软骨区。
提到打耳洞,很多人觉得是个小事,可能在美容院、饰品店等处随便打一个了事。
该院美容科副主任、博士钱堃提到,瘢痕体质只是导致耳垂瘢痕疙瘩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很多情况是由于在非医疗场所接受非无菌操作,导致伤口反复感染、化脓、难以愈合,进而形成瘢痕增生或瘢痕疙瘩。钱堃提醒,打耳洞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打完耳洞后也要勤消毒、勤换药、避免感染。如果出现局部炎症可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迁延不愈,应引起重视,及时面诊医生积极处理和治疗。
文/图:陈之瑜 黄剑琴 通讯员 彭可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