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连日来,惠城区江北街道以“全方位、无死角、强联动”为原则,统筹推进辖区防蚊灭蚊各项工作,切实筑牢辖区居民健康防线。
多方联动,凝聚攻坚合力
江北街道第一时间召开专题攻坚会,以责任清单形式明确村(社区)主体责任,同步建立“街道统筹、村社落实、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
江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组织中心和辖区内村卫生站及民营医疗机构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专项培训工作并考核,让医护人员掌握防控技术、疾病知识、流行情况、病例管理等,储备足够应急药品,做好哨点工作。
江北街道开展“防蚊灭蚊防控蚊媒传染病”主题爱国卫生行动,驻村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督战,社区工作者分片包联,保洁人员与消杀队伍组队攻坚,聚焦内街小巷的阴暗角落、农贸市场的周边环境、城乡结合部的闲置地块等薄弱区域,对卫生死角、杂物乱堆点、垃圾桶周边等蚊虫重灾区开展拉网式集中整治。党员带头冲锋、志愿者主动参与、居民自发配合,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在辖区内掀起“全民动手防蚊灭蚊”的热潮,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攻坚态势。
精准施策,落实关键举措
江北街道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细化措施、靶向发力,辖区防蚊灭蚊工作围绕“静态设施防控+动态消杀治理”相结合的体系化模式推进。
推动静态防蚊设施覆盖。江北街道以物理防蚊为核心,在商超、公园、小区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新增设备,在辖区广泛安装太阳能灭蚊灯570个,配套设置地面防蚊网93个,通过物理阻隔与诱捕结合的方式减少蚊虫孳生栖息,形成物理防蚊屏障。同时,街道全域配置灭鼠屋116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更换毒鼠屋和补充毒鼠谷,下水道装四防纱网,入口处有风机风帘,药房药库装有挡鼠板及防鼠措施,兼顾鼠蚊协同防控。目前,辖区嘉和名苑已安装6个灭蚊灯,邮电新村安装5个灭蚊灯,人乐居安装4个灭蚊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增室外灭蚊灯12具。
做好动态消杀常态化作业。江北街道采用"化学消杀+环境清洁"组合模式,一方面每月对辖区开展1次全覆盖喷杀虫药消杀,并针对垃圾桶、雨水井、排水沟、绿化带等蚊虫易孳生场所进行专项消杀;另一方面督促居民及物业落实每日清洁消毒与蚊香驱蚊结合的防护措施,从源头降低蚊虫密度。
宣传引导,营造全民氛围
江北街道将宣传引导贯穿防蚊灭蚊工作全过程,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推动防控知识入脑入心。
其中,惠桥社区组织50余名志愿者组成“防蚊宣传小分队”,深入丽日百合家园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健康宣传栏展示科普漫画、单元楼张贴防控海报、逐户发放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预防折页与倡议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清积水、翻盆倒罐”等家庭防蚊技巧,累计覆盖居民1200余户,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
其他社区纷纷线上利用公众号推送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线下利用小区电子屏滚动播放“灭蚊防疾”标语,形成“社区喊动、志愿者带动、居民主动”的联动效应,让“人人参与防蚊、家家守护健康”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持续发力,落实周通报、月总结
经过连日攻坚,江北街道累计清除蚊虫孳生地350处,清理卫生死角260处,完成重点区域消杀面积超15000平方米,城市菜园地、花盆底托等易积水点得到动态清理,辖区蚊虫密度较行动前下降明显。
接下来江北街道将持续保持攻坚态势,一方面强化“日巡查、日消杀”机制,由挂点团队和村(社区)对重点区域开展“回头看”,确保无防控盲区;另一方面建立“周通报、月总结”制度,定期通报各村(社区)任务完成情况,将防蚊灭蚊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通过“边整治、边巩固、边提升”,切实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防线,为辖区居民筑牢健康“防护网”。
采写:南方+记者 卢慧 通讯员 黄仲君 温洁媚
图片:江北街道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