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赶海,选择千千万,千年商都广州因何与众不同?
今年年初,作为广州向海图强的关键所在,南沙提出要下“绣花”功夫擦亮“广州看海最好的地方”招牌,建设“20公里美丽海岸线”。
一个“南部看海观鸟品河鲜,北部登山赏花探非遗,中部游船潮玩citywalk”的湾区人文IP矩阵,应运而生。
近年,以邮轮游艇为代表,“开放”成为南沙滨海文旅关键词,以文旅融合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24年底恢复常态化运营以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累计运营28个航次,共验放出入境人员超14万人次,平均上座率75%,到南沙坐邮轮出海成为大湾区旅游新时尚。
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珠江水系入海口,叠加密集的交通路网,滨海南沙正拥抱湾区人流、资金流,打开成为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引领示范地的想象空间。
1
今年4月,广东海事局发布公告,提出将创新港澳游艇“两套牌”管理模式,广州南沙客运港有望成为“港艇北上”首批出入境口岸。
作为平台载体的南沙游艇会,可停泊165英尺长超级豪华游艇,是目前中国南方规模、游艇泊位、配套服务综合实力最强的中港合资的国际化游艇会,提供中西餐饮、婚庆宴会、商务会议、度假休闲、VIP会员包厢等多种星级服务,成为南沙布局海上高端文旅产业的重要一子,发展潜力大。
现今,南沙已成功开展首单“港艇北上”维修业务,为与香港探索游艇产业协同、旅游消费、产业人才培训等合作奠定基础。南沙客运港口岸成功纳入全国首批游艇出入境口岸,大幅提升港澳游艇出入境便利化水平。
未来,有望通过联合地方建立监管机制,促成港籍游艇实现在南沙维修、保养和其他配套服务,争取游艇产业链企业集聚,实现设立香港游艇进境维修服务中心。
南沙海洋旅游的体验,不仅在近海,更向深海拓展。
距离游艇会不远,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作为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邮轮综合体之一,已落地“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和“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2024年底,满载两千多名宾客的爱达邮轮旗下“艺术之船”——爱达·地中海号从邮轮母港启航,开启广州母港航季,执行航线覆盖日本、越南、中国香港等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服务旅客超1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5亿元。
客源不断,源自积极布局。根据此前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第二艘国产邮轮“爱达·花城号”将于2026年底交付并在南沙运营。南沙将完善邮轮母港商业配套,招引邮轮访问港产业,延伸研发制造、运营管理、船供物资等产业链,推进邮轮船舶供应业务落地。
为进一步提升滨海文旅基础设施能级,3月31日,南沙虎门渡口西岸改造工程与南沙湾・西醍1988项目改造动工仪式在虎门渡口码头开启,目的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融合海防文化、青少年研学、文旅创新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串联起众多滨海旅游景点。
2
从场景来看,滨海旅游的“出圈”,有赖于南沙进一步开放场景,以培育新型消费。
南沙拥有海域279.4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约170公里。虎门水道在冬季为东北风,11—12月的月平均风力为2级,水速适中,已避开台风季,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发展帆船运动。
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是广州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性水上体育盛事,与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马拉松赛以及速度马术比赛并称四大体育品牌赛事。自2017年开始,赛事成为南沙海上文体活动年度“例牌”,建立了南沙及广州帆船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
落地南沙的另一区域性赛事——粤港澳大湾区帆船赛,由粤港澳三地帆船协会联合创办,南沙游艇会作为专业场地连续多年承办分站赛,南沙站累计培养青少年选手超80名。
“海洋+赛事”的组合将南沙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活力。“帆船团建活动等衍生产品很受欢迎,近年来接待了不少30—60人的团建客群,面向青少年群体从体验到专业学习再到赛事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南沙游艇会副总经理徐凤娟介绍。
通过成功举办世界三大帆船赛事之一——沃尔沃环球帆船赛2017—2018中国站等系列帆船大型赛事,让帆船运动成为南沙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提升南沙城市形象和体现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
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带动南沙海洋文旅消费节节攀升。自2023年9月开通“海上看南沙”和2024年7月开通“畅游伶仃洋”航线以来,截至2025年2月底,已累计开出358个航次,接待游客15421人次。
广东南沙虎门汽车渡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强波表示,“海上看南沙”的运营以市场化思维为主导,从最先的1.0版本的单纯赏风景,如今已升级到提供轻餐饮、包船研学、企业团建等项目的体验。未来随着基础配套设施如有客运资质的客运码头建立,航线可串联起更多景点,可盘活更多沿途海洋旅游资源、形成水陆互动的协同效应。
客至城兴旺,南沙海洋旅游的发展正带动港口物流、餐饮住宿、交通出行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文旅体融合发展完整产业链条,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晋文体地标,位于南沙的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在今年下半年正式移交运营。
该中心包含一座6万个座位的体育场、一个可容纳2万人的室内综合场馆,以及一个水上运动中心。其中,体育场按照NBA赛场标准打造,具备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及明星演唱会的能力。
6万座体育场采用巨大拱形设计,让观众在观看足球比赛、演唱会等活动时,能同时将伶仃洋、深中通道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可以预见,接下来在海边迎着日出看演唱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游打开更多新范式、注入更多新想象。
编者按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
南沙地处湾区之心、南海之滨,是“千年商都”广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拥有深水良港和绵长海岸线,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承载着广州拥抱海洋经济、向海图强的发展雄心。
聚焦“五个更加注重”贯彻落实,南沙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蓝色机遇”。即日起,围绕海洋科技、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航运枢纽、海洋牧场、海洋生态、滨海文旅等六大方面,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一部两中心推出“湾区之心 蓝色脉动——南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巡礼”全媒体宣传报道,全面挖掘展示南沙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禀赋资源及最新发展成效。敬请垂注!
撰文:南方+记者 吴冠霖
图片:刘伟
策划:黄少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