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必坑村仿野生紫灵芝种植基地,朵朵灵芝小伞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生长在林间,不少“萌娃”穿梭其中,在体验灵芝采摘乐趣。“探秘仙草·健康之旅”——涡水镇仿野生紫灵芝科普体验活动日前在此举行,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参与。
灵芝又称灵芝草、仙草,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次科普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鹤山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林永标前来,为参与科普体验活动的游客进行灵芝知识科普,详细讲解灵芝生长特性、种植技术,让游客全面深入了解灵芝从培育到成熟的全过程以及药用价值和生态意义。
游客体验灵芝采摘乐趣。吴彦 摄
游客体验灵芝采摘乐趣。吴彦 摄
在专家的指导下,游客们认真学习辨别成熟灵芝的形态特征,掌握正确采摘的方法,亲手采摘灵芝。“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了解灵芝的生长、功效等,很有意义!”前来体验采摘的市民说。除了灵芝采摘,活动现场还摆放了灵芝养生茶等系列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流连驻足,品尝、选购。
灵芝养生茶等系列产品吸引游客关注。吴彦 摄
灵芝养生茶等系列产品吸引游客关注。吴彦 摄
涡水镇为何选择林下仿野生灵芝作为特色产业?涡水镇党委书记周宇枫介绍,一方面,涡水镇森林覆盖率达93.5%,形成了林下200多种野生中药材的生物共生系统,为灵芝的生长创造天然温湿度环境。另一方面,近年来在省民族宗教委、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组团帮扶单位的资金、政策、科技等支持下,该镇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把林下中草药(灵芝)仿野生种植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
周宇枫介绍,目前涡水镇种植灵芝面积达100亩,2025年种植约45000棒,预计产量达5300斤,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50万元以上。“通过发展林下中草药(灵芝)仿野生种植产业,不仅激活了‘沉睡’的林地资源,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种植基地选址、菌棒选择,现场指导菌棒运输、种植和管理全过程等,为涡水镇灵芝试种和扩种保驾护航。接下来,涡水镇将依托强大的科技帮扶力量将逐步构建起从种植到加工、科普研学、农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
涡水镇必坑村仿野生紫灵芝种植产业的稳步发展,是涡水镇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通过精准挖掘各村生态与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持续为产业发展搭台赋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绿富双赢”,让“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吴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