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荣格诞辰150周年!第二十三届IAAP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举办

作者 戴雪晴 2025-10-03 08:59

近日,第27届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国际大会、第二十三届IAAP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分别在荷兰埃赫蒙德安泽、瑞士苏黎世举办。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国际大会开幕现场,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建筑与建造系的Han Lörzing以《荷兰景观:一个巨型沙盘》为题,提出从围海造田到城乡规划,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沙盘游戏中“无意识表达”有着深层共鸣。

荷兰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主席、洗心岛文化暨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特聘导师Theresa Foks-Appelman则发表《文森特·梵高的画作:自性化进程》,通过解析梵高绘画与书信,揭示其艺术创作与荣格炼金术进程的呼应——从早期暗沉的现实主义作品到后期明艳的印象派风格,画笔与色彩成为他探索无意识、实现自我整合的工具。

在随后的案例研讨环节,中国心理学家申荷永以《当我们寻找他者时,他者也在注视我们:通过沙盘治疗中的相遇转变视角》为题进行分享,结合《易经》与东方原型意象,深入探讨蛇(龙)、伏羲女娲等原型在沙盘中的呈现与疗愈作用。他强调:“当来访者用这些原型构建一沙一世界时,他者不再只是被观察的对象,而是反过来凝视我们。这种双向相遇正是治愈与转化的关键。”

来自中国苏州的钱晓雁在主会场发表题为《中华文化语境下女性的母亲情结意象:分析心理学视角》的报告,基于中国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沙盘意象,深入探讨母亲情结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表现及其对个体成长的深远影响。

据了解,第二十三届IAAP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的主题为“不可思议的体验:荣格的探索与贡献”,旨在庆祝荣格诞辰150周年。

十场大厅分组讨论会的第一场报告由洗心岛文化暨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特聘导师,三年课程常任教员John Beebe与导师蔡成后联席带来《易占与意识智慧》的主题报告,探讨占卜(尤其是《易经》)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并从荣格分析心理学出发,将其与“自性”对整体需要的敏感性及共时性原理相结合。

洗心岛文化暨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特聘导师Joe Cambray的报告以《从自性化经由共时性,到心理意象与世界复魅》为题展开,分享了荣格的《红书》经验,为应对现代性危机提供了关键路径。他结合复杂性理论指出,通过激活类心灵层面的想象,可重建被科学理性解构的“灵性层面世界”。

两位中瑞/候选荣格分析师三年课程导师——陈侃(CSAP秘书长)与游潇(上海发展小组组长),联席带来主题为《青少年心灵的复魅:网络游戏中的灵性体验》的报告,探讨中国青少年在网络游戏及游戏相关梦境中的灵性体验,并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框架进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前会长刘大钧,正式获授IAAP终身荣誉会员称号。IAAP成立75年来,共有19位学者获得终身荣誉会员资质,而刘大钧教授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学者。

据了解,1998年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举办,刘大钧在当时便分享了与《易经》有关的内容。此后,他参加了第五、第六、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尤其是第六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他与卫礼贤的孙女贝蒂娜(Bettina Wilhelm)对《易经》与心理分析进行了跨越时间的对话。

据了解,荣格曾自谓“中国文化的信徒,道家的追随者”:他研习汉字、注解《易经》,为卫礼贤译著作序,为《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著评。在爱诺思(Eranos)论坛的西方学者口中,荣格常被称作“像中国人的智者”。这正是对异国他乡的文化知音的赞许,也是对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东西方百年文化交流桥梁的致敬。

南方+记者 戴雪晴

编辑 童慧 周煦钊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