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睡前做对这几件事,告别惊醒+失眠→

广东最生活 2025-10-12 11:04

把国庆假期的调休上完后,终于又到了可以放松的周末,不少人都会把“好好睡一觉”当成犒劳自己的方式。

可不管是白天惬意补觉,还是夜里准备沉沉入睡,身体有时会突然不受控制地抖一下,这种抖动常常还带着“踩空台阶”或“突然往下坠”的错觉,让人瞬间清醒又有点懵。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关于这种情况,有人说“这是身体在长个儿”,有人说“是身体提示你缺钙”,还有人说“是大脑怕你死了,测试一下你是不是还活着”……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弄明白!

01

为什么睡觉时身体会突然抖动?

睡觉时猛抖一下,这种现象叫“睡眠惊跳”,也叫“入睡抽动”或“入睡前肌阵挛”。

美国睡眠协会指出,大约有7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入睡抽动,其中10%的人每天都会经历一次。

它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肌肉颤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嗝、眼皮跳动,或在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动相似。

入睡抽动,通常发生在入睡和浅睡期。全身或部分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抽动,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或模糊的梦境,并导致惊醒。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在深度睡眠阶段,大脑会放松对四肢的控制。

此时,如果外部有刺激,如人声嘈杂或汽车喇叭声,都可能触发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而言,这种现象通常无需过分担忧。然而,如果频繁、长期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引起关注。

02

睡觉时经常抖动警惕4种情况

如果入睡抽动过于频繁,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01

焦虑、紧张

过度紧张或患有焦虑症,控制觉醒和睡眠的两套机器容易失衡,导致睡眠抽动。

少数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也会出现入睡抽动,这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有关。

02

缺钙

钙是肌肉和神经细胞最喜欢的营养物质之一。缺钙时,肌肉和神经容易痉挛或抽搐,出现猛抖一下或抽筋。

03

大脑受伤

如果入睡抽动发生的频率太高,伴随头痛、头晕等症状,可能是大脑皮层或下丘脑损伤造成的。

此时要赶紧看医生,做个脑部CT或MRI检查。

04

不宁腿综合征

休息时或者夜晚入睡时双腿不安地抽动,有时还伴有酸胀、麻木、疼痛感,甚至需要下床走动才能缓解,要警惕不宁腿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几乎不可抗拒的活动腿的欲望)。

03

不想睡觉时被“抖醒”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睡觉时抽动容易让人突然惊醒,有时还会难以再次入睡。如果你对偶尔发生的抽搐非常反感,不妨试试以下几个调整方法——

01

适当放松,规律作息

生活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晚睡。

02

多伸展肌肉

睡前可以适当做一些舒缓的瑜伽、拉伸动作,缓解肌肉的紧张,帮助减少临睡肌抽跃症的发生,但要注意在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03

适当补钙

补钙不止是孩子和中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也应注意钙的摄入,减少因缺钙引发的入睡抽动。

04

正确睡姿,舒展身体

尽量避免趴着睡、蜷着睡,这时会使胸腔被直接压迫,

心脏、肺部容易出现不适感,当胸闷、呼吸不顺畅时会引发临睡肌抽跃症。

正确的睡姿可以有效减少临睡肌抽跃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适宜右侧卧位。

04

为什么在沙发比

在床上更容易睡着?

其实,一个好的睡眠质量已经成为了现在无数人渴望拥有的东西。

而神奇的事,我们总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沙发上却总能轻易的睡着。

如果找出这个原因,是不是就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睡眠质量呢?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其实,沙发能让你放松入睡是有原因的:傍晚光线温柔,温度刚好,电视或手机的声音不大不小像白噪音,沙发柔软的包裹感也让人安心——而最关键的是,沙发不会给你那种“必须睡着”的压力。

恰恰是“必须睡着”这个念头,最容易让人焦虑。

一躺到床上,就好像按下了一天结束的开关。如果工作压力大、任务快到截止期,这些事难免在脑海里打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你开始计算:已经半小时了、一小时了,再睡不着明天就只剩六小时睡眠了……结果越急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整晚真正睡着的时间反而少得可怜。

202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有睡眠问题的人中,有36%的人是因为担心睡不着而无法入睡。

这项调查同时还发现,尽管人们在床上睡不着,但是在办公室、电影院、公交车,甚至聚会场所都有可能睡着。

对此,也有人想通过智能手表等设备来监测睡眠,希望借此改善情况。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但有研究发现,过分关注这些数据反而可能增加焦虑。比如一项研究中,被告知“睡得好”的人第二天状态更好,即使这个结果不是真的——这说明心理暗示对睡眠感受的影响很大。

其实,偶尔睡不着很正常。睡眠专家指出,人不可能说睡就睡,从清醒到入睡是需要过渡的。

光线、温度、安全感都会影响这个过程。夏天晚上太热、窗外灯光太亮、心里有事放不下,都会让入睡变难。

如果你压力太大,在半夜醒来,更容易想起白天没做好的事,不断思考最坏的结果,却找不到解决办法。于是凌晨三点醒来的你更容易陷入恐慌和自责。

05

用“认知洗牌”法帮助放松大脑

那些对睡眠有帮助的方法,比如听轻音乐、冥想、吃褪黑素,对长期失眠的人可能效果有限。

调查发现,睡眠好的人表示自己在睡前会出现“幻觉”,脑海中出现一些脱离实际,毫无逻辑的事情。

而睡眠不好的人则表示自己会在睡前做计划和尝试解决问题。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睡眠专家表示,我们并不是需要让大脑空白(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而是要避免过于逻辑化的思考。

不过,有研究提出一种“认知洗牌”法:试着在脑中想一个词,比如“猫”,然后按每个字母随意联想其他词——close、car、apple……每个词稍微想象一下它的样子或含义。

这个过程模仿的是半睡半醒时的思维状态,能帮大脑从逻辑思考转向放松的、无目的的漫游。

当然,如果失眠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还是要及时就医。

偶尔的入睡困难不必太紧张,也许就像坐在沙发上不经意间那样,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必须睡着”,睡眠反而会自然来临。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广州日报、把科学带回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