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来携“新惊喜”亮相湾芯展,“硬件第一城”深圳正突围半导体产业

作者 崔璨 2025-10-14 10:17

“今年3月28日新凯来在上海举行的半导体设备展上大放异彩,该公司当时推出6大类31款半导体设备,本届湾芯展请大家继续拭目以待。”在日前举行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专门提到,新凯来这家由国资控股、成立仅四年多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将携多家子公司亮相,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产品。

10月15日至17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湾芯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以新凯来为代表的超600家企业将搭建全产业链“黄金秀场”,万里眼、启云方、汇川技术、阿里达摩院等一批头部企业和新锐力量将携多款重量级新品密集首发,亮出“芯”特色,展现“芯”成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半导体自主品牌第一展。

深圳是全球半导体科技产业创新的前沿观察站、市场风向标、合作交易场。2024年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64亿元,同比增长26.8%;2025年上半年延续高增长态势,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


天眼查信息显示,新凯来注册资本15亿元,由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深芯恒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控股。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电子制造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产品涵盖扩散、薄膜、检测、量测等关键设备领域。

在2025年3月的上海半导体展上,新凯来展示的设备包括外延沉积EPI设备(峨眉山系列)、原子层沉积ALD设备(阿里山系列)、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普陀山系列)、刻蚀ETCH设备(武夷山系列)、薄膜沉积CVD设备(长白山系列)和量检测设备(包括岳麓山、丹霞山、蓬莱山、莫干山等系列)。

这些设备均采用我国各大名山命名,象征着攻克一座又一座高技术山峰。

对芯片生产环节的全覆盖、核心器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部分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媲美国际同行,这些成就让新凯来大放异彩,甚至被喻为“半导体领域的DeepSeek”。

新凯来的核心团队具备20年以上电子设备技术开发经验,并联合众多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和零部件合作伙伴开展研发生产。目前,新凯来已经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多地布局。

新凯来通过多家子公司搭建起一个涵盖研发、生产、检测的半导体设备生态圈。

这些子公司包括北京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珠海基石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启云方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凯来工业机器有限公司、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和长光集智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在即将到来的湾芯展上,这些子公司将各展所长,带来不同的“惊喜”产品。

万里眼将在湾芯展上展示高频与高速芯片测试解决方案、超宽带光电连接测试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测试解决方案、下一代数字网络测试解决方案。

2023年成立的启云方则聚焦于工业软件、IT和安全等产品的研发、销售、实施和服务,依托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致力于为业界提供先进的工业软件以及专业化的IT应用集成服务。

这种独特的新型研发模式,让新凯来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展技术攻关,也可以借助龙头企业的研发积淀,实现快速崛起,并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实现高质量的协同创新。

新凯来的快速发展也反映在人才需求上。截至2025年10月11日,新凯来官网及主流招聘平台上发布岗位超700个,覆盖研发、工艺、质量管理等领域。

新凯来的蜕变印证了深圳乃至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之路,其快速成长之路,正是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在湾芯展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24年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64亿元,同比增长26.8%;2025年上半年延续高增长态势,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

更关键的是,产业结构实现均衡升级。

2024年,深圳半导体制造、封测、设备等细分领域规模较2020年全部实现翻番,彻底改变了此前“设计领域独大,其他环节滞后”的格局,形成设计、制造、封测、设备齐头并进的产业生态。

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周期性,单点突破难以支撑长期竞争。

过去几年,中国半导体发展重心正从设计侧延伸至制造与装备侧,设备与材料的稳定供给能力,成为提升产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约1171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约495亿美元,占比约42%,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设备市场地位。

SEMI预计,2025年全球设备销售额将增至约1250亿美元,中国在新设备投资上仍将领先,规模约38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深圳的路径呈现出两点特征:其一,设备先行。通过推动关键装备产业化,带动材料、工艺、封测与产线配套的本地协同,增强制造环节的可控性;其二,生态协同。

通过产业基金、联盟与公共验证平台,形成“研发—验证—量产—服务”闭环,降低设备进入产线的时间与成本。

深圳通过逐年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一期规模达50亿元的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投入运营,重点投向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5年7月,深圳公布了《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高端芯片产品突破、加强芯片设计流片支持、加快EDA工具推广应用、突破核心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支持举措。

深圳,这座中国硬件第一城、硬科技之城,正全力助力半导体产业突围、打破“卡脖子”困局。

南方+记者 崔璨

图片来自深圳发布和新凯来官网

编辑 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