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县镇村三级联动练兵,筑牢基层应急消杀防护网

四会发布  2025-10-09 06:30

基层应急消杀能力是守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防线。为切实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四会市卫生健康部门聚焦基层防控短板,牵头开展多领域、多层级应急消杀及蚊媒防控专项培训行动,覆盖消杀一线人员、重点行业从业者等群体,通过“理论筑基+实战强能”的一体化模式,构建“培训-演练-督导-复训”全链条体系,提升基层应急队伍快速响应能力、规范操作水平和协同处置效率。

县镇村三级联动,以“战”代训打造专业化队伍

自今年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以来,四会市紧扣“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原则,全面激活县镇村三级消杀队伍联动机制。

四会市疾控中心安排流行病学、病媒生物防制等领域专家,围绕“理论+实操”两大核心,针对性设计培训内容。

在理论授课环节,专家不仅系统讲解超低容量喷雾器、热烟雾机等消杀设备的操作规范、日常维护要点,还深入解读蚊媒生态习性、蚊媒传染病传播途径、药剂配比计算方法及个人防护装备穿戴标准,帮助参训人员夯实理论基础。“大家一定要掌握《广东省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处置工作技术指引(2025年第2版)》的工作要求,超低容量喷雾适用于室内外空旷环境及公共区域、停车场、建筑工地等,滞留喷洒适用于楼栋楼道电梯间、户外冷巷、卫生死角等,热烟雾喷雾适用于茂密植被、涵洞管道、密闭房屋等。”四会市疾控中心主管技师林嘉辉在龙甫镇培训现场向学员介绍。

实战演练环节则将课堂“搬到”居民区楼道、公园绿化带、农贸市场等一线场景,疾控专家全程指导参训人员实施环境勘查、药剂调配、精准喷洒等全流程作业,确保每一名队员都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通过“常态化复训+不定期抽查”的巩固模式,消杀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熟练度和规范程度进一步提升,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队伍集结、物资调配,全市基层“两热”防控“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全程监督,严把消杀质量“生命线”

为确保“两热”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四会市卫生健康部门派出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分片包干、定点督导”的方式,下沉至各镇(街道)重点攻坚区域,全程监督标准化消杀作业。

督导过程中,技术骨干重点检查三方面内容:一是药剂配比是否科学,严防因浓度不当导致消杀效果不佳或环境污染;二是喷洒范围是否全覆盖,对墙角、绿化带缝隙、积水容器等易被忽视的“死角”进行逐一排查;三是作业时段是否合理,结合蚊媒活动规律(如清晨、傍晚等活跃期)优化消杀时间,最大化提升防控效果。

针对发现的操作不规范问题,技术人员当场示范纠正,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整改销号”机制,确保每一次消杀都“精准、有效、安全”。

截至10月7日,四会市卫健消杀技术指导组累计开展集中培训25场,受训人员950人,派出业务骨干现场指导监督灭蚊消杀行动11次,受指导人员1509人;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带新”方式,由资深消杀队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镇村新晋队员开展多轮专业培训,有效覆盖县镇村三级。

四会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常态化轮训,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并根据防控形势、蚊媒密度变化、新型消杀技术更新等情况,动态调整培训内容,确保消杀队伍技术水平始终“跟得上”,同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立“按需补充、快速调配”机制,保持应急队伍高效作战状态,为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来源:四会发布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