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春期女孩健康:月经不调,这些信号需警惕

作者 黄剑琴;陈之瑜 2025-09-28 16:22

“大姨妈”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提前、推迟、量多量少不定……青春期女孩面临的月经困扰,常因难以启齿被默默搁置,却也让家长忧心不已。近日,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青少年妇科专家针对“青春期月经不调”热点问题进行专业解读,从症状、病因到诊疗给出全面指导,为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清远地区首家专注于0—18岁女性生殖健康的特色专科,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青少年妇科(PAG)由青春期保健科发展而来,填补了本地专业空白。

据了解,该专科可提供从婴幼儿到青春期女性的全程诊疗服务,范围涵盖小儿及青少年外阴阴道炎、月经失调(痛经、月经过多、闭经等)、性早熟、青春期发育延迟、生殖道畸形、青少年妇科肿瘤等,为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筑起“专业防线”。

什么是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这些症状要留意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并非小事,它指的是青春期女性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出血量异常的现象,是临床常见的青少年妇科问题。”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青少年妇科专家介绍,家长和孩子可通过以下症状初步判断:

周期/经期不规律: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从本次月经第一天到下次第一天),若间隔短于21天、长于35天,或出血持续超过7天,需警惕;

经量异常:如每1—2小时就需更换卫生巾,或伴随大量血块;

经间期出血:在正常月经周期之外出现阴道流血。

内分泌不成熟是主因,这些因素也可能诱发

为何青春期女孩容易出现月经问题?专家解释,核心原因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功能尚未成熟——青春期女孩的排卵机制尚未稳定,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波动较大,直接导致月经紊乱。

此外,多种外部因素也可能加重症状:

情绪与压力:学习任务重、社交焦虑、家庭氛围等心理压力,会影响激素分泌;

器质性疾病:卵巢肿瘤、子宫内膜息肉、甲状腺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可能引发异常出血;

药物影响:服用避孕药、抗凝药或部分精神类药物,可能干扰月经周期;

体重与营养:过度节食、肥胖或体重骤增骤减,会破坏雌激素平衡。

诊断需多维度排查,治疗分情况施策

“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是关键,医生会通过多维度检查明确病因。”专家介绍,诊断流程通常包括四步:

详细问诊:了解月经史、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

体格检查:通过一般体检及必要的盆腔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常规(判断是否贫血)、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借助B超排查子宫、卵巢、阴道的结构异常。

治疗则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对症施策”: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帮助调节激素水平;

药物治疗:短期口服避孕药(用于调经,非避孕)、止血药或铁剂(防治贫血)是常用方案;

心理支持:针对压力相关的月经紊乱,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病因治疗:若存在器质性疾病,需先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家长关心的4个问题,专家逐一解答

“孩子吃激素药会变胖吗?”“没有性生活为什么开避孕药?”门诊中,家长常提出类似疑问。对此,专家给出明确回应:

疑问1:吃激素药会变胖吗?

答:目前临床常用的短效避孕药激素剂量低,一般不会导致体重显著增加,部分情况下还能改善痤疮、多毛问题。

疑问2:吃激素会影响身高发育吗?

答:女孩月经初潮后,通常已完成终身高的95%左右,短期服用调经激素药不会影响身高。

疑问3:没有性生活,为何开避孕药?

答:这类药物是调节内分泌的常规用药,作用是稳定激素水平、改善月经,与是否有性生活无关,也不会影响未来生育。

疑问4:药物副作用大吗?

答:部分孩子服药初期可能出现轻微恶心、乳房胀痛,通常1—2周内会自行缓解,建议饭后或睡前服用以减轻不适。

初潮后2—5年可逐步规律,出现这些情况需紧急就医

专家特别提醒,青春期月经不调并非都要“过度焦虑”:女孩初潮后,HPO轴功能需要时间成熟,通常2—5年内会逐渐形成规律的排卵性月经,初期的无排卵性月经、周期不规律属于正常过程。

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尽早就诊:年满15岁仍无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极度紊乱,或停经超过3个月;经期超8天,或出血量过大(每1—2小时需换卫生巾);伴随严重贫血症状(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慌等);痛经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且止痛药无效。

“青春期月经问题多是‘阶段性现象’,但也可能是疾病信号。”专家呼吁,家长应多给予孩子理解与支持,帮助她们正确认识生理健康,若有疑虑,可随时带孩子到专科门诊咨询,让专业医疗力量助力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撰文:黄剑琴 陈之瑜 通讯员 郑琦云 廖思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