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颗荔枝看茂名“十四五”成果

南方农村报  2025-10-22 20:00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广东农业交出了一份农业现代化的亮丽答卷。在这幅以“三农”为底色的画卷中,茂名市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五年(2020-2024)超千亿元的实绩,成为全省当之无愧的“领跑者”。而其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荔枝,正是观察这个成就的最佳窗口。

茂名荔枝。

茂名荔枝。

作为全球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茂名荔枝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广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缩影。它不仅是年产值稳居千亿级的茂名农业的耀眼名片,更是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集中体现。

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从“传统种植”迈向“数字智慧”,茂名荔枝在“十四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科技赋能、市场格局与农文旅融合的全面突破。通过这颗小小的荔枝,我们得以管窥广东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索路径、实践成果与未来方向。

——五年间,茂名荔枝拓宽市场版图。鲜果销售额从69.2亿元增加至91亿元;建成粤西荔枝RCEP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全国首个特色水果技贸评议基地,出口市场从8个拓展到22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出口量同比增长163%,打造了“12221”市场体系的全国样板,领跑全省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五年间,茂名荔枝突破保鲜瓶颈。茂名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06个,新质生产力助力荔枝保鲜超过30天,全国主要销区24小时直达。2025年茂名荔枝电商收入占比29%,在抖音平台销售量占广东荔枝的七成,带动全市超50万荔枝产业链从业者增收致富。

——五年间,茂名荔枝筑牢种业根基。茂名荔枝构建了“种业芯片+数字果园”双擎驱动,收集全球700余份珍稀种质,选育早熟、晚熟、耐储运新品种,把荔枝“种子芯片”攥在茂名

——五年间,茂名荔枝做实融合发展。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产业大会永久会址、美荔天地等建筑拔地而起,在“十四五”的嘹亮号角中,茂名荔枝绘就了“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的荔乡新景,以“粤字号”王牌之姿,在荔枝产业版图上刻下闪亮的“茂名坐标”。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成为茂名新地标。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成为茂名新地标。

科技强链:新质生产力激活荔枝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正深刻重塑茂名荔枝产业的“甜蜜基因”,推动从“一季鲜”迈向“四季甜”。

“无人机收到飞鸟智慧巡园系统指令,起飞!”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荔枝园里,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常态。

2024年,柏桥村引入中山大学团队研发的飞鸟智慧巡园系统,每天通过无人机高效巡查约750亩荔枝园,相比传统人工巡园效率提升500%。

茂名以“数字果业”为引擎,全市建成10个高标准“五化”果园,推动种植向“数智化”跃升。物联网监测站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果农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病虫害AI识别与诊断,实现“拍照上传-智能诊断-方案推送”的全程数字化管护。

在茂名荔枝大数据平台,随时监看全国销区荔枝价格,产区荔枝动态,让荔农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2025年本地化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病虫害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生产效率提高30%,年均向超30万荔农推送技术信息300万条。

茂名荔枝大数据平台。

茂名荔枝大数据平台。

“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荔枝的保鲜难题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今,茂名通过科技创新,已经成功破解这一难题。

在田头上,306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实现采摘后1小时内预冷,保鲜期延长3天。在储运中;推广纳米保鲜、液氮冻眠等技术,使桂味、妃子笑等品种保鲜期延长至30天以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实现10个月贮藏后仍保持鲜果八九成风味,推动荔枝“全年上市”。

通过绿色通道与冷链专线,茂名荔枝24小时可达国内主要城市,33小时直达新疆乌鲁木齐,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高效链接。

茂名建成田头智慧小站306个。

茂名建成田头智慧小站306个。

让荔枝实现“四季甜”的,还有深加工技术。

2022年5月28日,广药集团与茂名市政府合作建设的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正式投产,作为全国最大的荔枝饮料生产基地,产业园以荔枝原浆及灌装饮料加工为核心业务,配备全国唯一荔枝清汁生产线,日处理鲜果能力达200吨,年规划产能900万箱

产业园自建立以来,已开发了包括荔枝果汁系列、气泡水系列、滋补品系列、电解质水系列在内的20多款荔枝精深加工产品。

茂名已形成完整的荔枝加工产业集群,全市荔枝加工龙头企业25家,荔枝加工能力约10万吨/年,培育精深加工产品30余个,品类丰富度居全国前列,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从物流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茂名开发荔枝高附加值产品30余个。

茂名开发荔枝高附加值产品30余个。

市场贯通:从“土特产”到“国际名品”的现代化跃迁

“茂名荔枝已在全球打响名气,销量肯定大增,想要通过直播把果农们辛苦种植的荔枝远销全球。”从5月份开始,在“高州青青”的直播间里,90后“新农人”郭冬青正展示着颗颗饱满通红的荔枝。

像这样的电商销售,在茂名全市,共有4000多家电商,1万多家微商。今年荔枝季期间,“茂名荔枝”抖音电商订单量增长超过21倍,占平台广东荔枝订单量的近7成

张丽梅原本在广州做服装贸易,回到家乡茂名做荔枝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当季电商销售过亿是她的目标,“一个小目标”变成了她时时挂在嘴上的玩笑。

荔枝丰年的销售额逐年增长,到2025年,她的电商做到了3000万的销售额。“我们现在都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都会去主动维护‘茂名荔枝’这个品牌,不搞恶意低价竞争,发货出去的荔枝,首先要保证品质。”张丽梅说。

茂名荔枝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上架销售。

茂名荔枝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上架销售。

2025年,茂名市电商培训超5000人,电商企业4500家,荔枝物流企业增至34家,约40%特早熟品种荔枝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收购均价比传统渠道高10%以上。发布了《茂名市网上销售荔枝等级规格》《茂名荔枝(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电商销售标准》,指导荔枝商家分级分类销售。

市场体系建设是茂名荔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按照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茂名市积极推进荔枝产销工作,扎实推进荔枝产业“步步高”“节节升”。

今年是茂名第六年把采购商邀请进茂名。从2020年起,茂名坚持把采购商请到产区,实地考察,实地走访。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活动上,邀请了120多个采购商代表参加,其中58家采购商现场达成荔枝采购意向。

2025年荔枝季,茂名联合抖音、京东、淘宝等平台,由政府出资100万元,叠加电商平台、金融机构资金补贴,共推出超300万元荔枝电商消费券,8家银行APP上架荔枝购买链接。

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连续5年落户茂名。

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连续5年落户茂名。

茂名荔枝的甜,甜到了全世界。

今年5月,茂名荔枝还未上市时,高州市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收到了来自迪拜、俄罗斯、东南亚以及美国等地的出口订单,平均价格达到了18~19元/斤。

今年,茂名荔枝保鲜技术有了“黑科技”,广东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出口荔枝时,采用了农科院“压差预冷+生物抑菌剂+智能调气包装”技术,显著提升海运荔枝品质与国际竞争力。

“有了农科院的技术,再叠加海关推出的查检‘绿色通道’,属地查检时长缩短20%,让各个国家都能吃上新鲜的茂名荔枝。”公司负责人车活益说。

2023年,海关总署把全国首个特色水果技贸评议基地设在茂名。在保鲜技术的加持下,茂名荔枝“漂洋过海”,科威特、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基里巴斯的消费者,在2025年夏天,第一次尝到新鲜的茂名荔枝。至此,茂名荔枝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2个,荔枝出口量增长163%。销售半径持续拓宽

茂名荔枝出口至22个国家和地区。

茂名荔枝出口至22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跃升:“媒体+”托举“茂名荔枝”金字招牌

以“媒体+品牌”双轮驱动,茂名荔枝实现了从产品到名品的精彩跨越。

“我今年钱多,大概有十几万。”柏桥村的何阿姨种了300多棵荔枝树,这几年都在贡园门口摆摊卖荔枝,今年既丰产又丰收。

虽然是摆摊,但早已脱离了印象中在摊位上买卖的方式,依托于贡园的人流量,摊位摇身一变成了“联络点”。游客品尝之后,直接下单,人还未回,荔枝通过冷链物流已经到家。在冷链物流设施的加持下,茂名荔枝最快可于24小时内送达国内主要销区城市

茂名荔枝最快可于24小时内送达国内主要销区城市。

茂名荔枝最快可于24小时内送达国内主要销区城市。

今年荔枝季,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作人员在忙着“贴标”,这个标是政府的认证,也是品质的保障。“贴上这个‘信’字标识后,我们的荔枝根本不愁销路,客户认的就是这个‘信’字。”公司负责人何达为自豪地说。

2024年,茂名把“信字号”由信宜县级试点升格为全市战略,正式实施“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构建“两标一码一证一单”品控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方位保障荔枝品质

茂名荔枝产业的发展,源于对品牌的高度重视和系统布局。作为全球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茂名荔枝拥有“六个最”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正是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的“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茂名把“信字号”由信宜县级试点升格为全市战略,正式实施“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构建“两标一码一证一单”品控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茂名把“信字号”由信宜县级试点升格为全市战略,正式实施“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构建“两标一码一证一单”品控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想尽一切办法让荔枝出圈!

2022年起,茂名开创了荔枝定制模式,在荔枝未成熟时就开通定制渠道,从定制荔枝树、荔枝果到荔枝卡、高端年份荔和供应链龙头企业定制,不断创新销售新模式。

2025年,茂名在延续整树认购传统模式基础上,创新推出“荔枝盲盒”和节日主题定制,培育发展“节庆经济”。2025年荔枝上市期间,董宇辉、贾乃亮、凤鸣甄选、翁虹、全进华等超过700位达人通过直播进行茂名荔枝销售。

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在2025年荔枝嘉年华活动上表示:“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养育了物产富饶的茂名。全市有多达350多种‘土特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经济林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近年来,茂名围绕建设‘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基地’目标,推出了‘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提升行动,以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十四五”期间,茂名大力推动荔枝品牌建设,在产量创下新高的同时,带动鲜果销售明显增加。2025年全市荔枝鲜果销售收入达91亿元,荔农收入预计增长一至三成,带动全市超50万荔枝产业链从业者增收致富。

“五年来,柏桥村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7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432.44万元。今年,全村荔枝产量预估约1.3万吨,产值预计达1.5亿元。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我们心往一处使的信念。”根子镇柏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清感慨。

融合赋能:交农文旅商一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不光是为车加油,还能为人充电。60多岁的安徽游客王阿姨在柏桥服务区停留时发出诧异:“这里不仅是高速服务区,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荔枝文化博物馆。”

在柏桥服务区,不仅能品尝鲜荔,还能感受千年“荔”史,品尝美食、体验非遗。

作为广东省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柏桥服务区以“四叶托荔”的建筑造型成为包茂高速的标志性景观。开放首月,创下总车流量27万车次、接待游客超143万人次的纪录,成为茂名又一热门打卡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中的新顶流

国庆期间,游客在柏桥服务区尝到了地道的阳澄湖大闸蟹,2025年“齐来趁墟2.0”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文旅消费系列活动第四场在柏桥服务区举办。假期前四天,入区总车流量13883车次,客流量45603人次。

从服务区向北行驶数公里,便是收藏着千年荔枝文明的中国荔枝博览馆。2022年中国荔枝博览馆开馆运行,2023年博览馆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成为展示荔枝历史、科技与艺术的重要窗口

与之相邻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保存着全球700余份种质资源。服务区联合周边景区推出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荔枝文化沉浸体验、古树溯源、科技研学与鲜果采摘。

中国荔枝博览馆2023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

中国荔枝博览馆2023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

让荔农鼓了钱袋子的,不光是卖荔枝。

茂名以“文化+场景”重构乡村空间,将农文旅融合效应辐射至全域。根子镇率先成立柏桥、元坝等“强村公司”,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改造特色民宿、运营研学基地,2023年实现柏桥公司营收超140万元,元坝公司营收78万元。

深度融合的触角还延伸至思政教育领域。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柏桥的足迹,茂名创新开设“柏桥讲堂”。将讲堂打造成为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宣传“百千万工程”成果的窗口。吸引广东省委党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机构挂牌实践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思想阵地”。

柏桥讲堂成为乡村振兴的“思想阵地”。

柏桥讲堂成为乡村振兴的“思想阵地”。

从单向的产业增值到多维的价值共创,茂名荔枝产业通过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实现了“一棵荔枝树”向“一座致富园”的跨越。正如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所言:“如今我们卖的不只是荔枝,更是一种千年荔乡的生活方式。”


一颗荔枝,见证了茂名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坚实步履;
一片荔园,映照出“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正如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在调研月饼产业时所强调的,“要像卖荔枝一样卖好月饼”——茂名荔枝探索出的市场体系、品牌路径与产业模式,正从“一果独秀”延伸为“百果争香”,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发展新范式。

从茂名荔枝的“甜蜜嬗变”放眼南粤,“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全面铺开、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农业的深度改造,正共同描绘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崭新画卷。

由一颗荔枝管中窥豹,“十四五”期间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丰硕、路径清晰、根基牢固。新征程上,这颗历经千年滋养的岭南佳果,将继续以其蓬勃的生命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基层智慧与丰沛动力。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陶磊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胡亦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