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中消杀、全域覆盖,江门市东湖公园防蚊放大招,时长共31秒)
集中消杀、全域覆盖,江门市东湖公园防蚊放大招
加大灭蚊,是江门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近日,江门市东湖公园暂停对外开放,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和蚊虫杀灭工作,以“全域无死角、防控无盲区”为目标,通过四害消杀、卫生保洁、垃圾清理、宣传引导等多维举措强化蚊媒防控,全力保障游客健康安全。
东湖公园占地57公顷,是江门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由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筹,整合各方力量,组建起超300人的防控队伍,创新采用“5大功能组+10个执行小组”的作战体系,将任务细化到岗、责任落实到人,构建起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蚊媒防控工作格局。
东湖公园暂停对外开放,各出入口均设置了闭园告示。
东湖公园暂停对外开放,各出入口均设置了闭园告示。
在东湖公园各出入口,门岗组率先筑起“第一道防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一边耐心向前来的市民解释暂停开放的原因,引导市民暂不入园,避免消杀期间药剂接触;一边通过发放防蚊宣传折页、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市民普及“清除积水、减少孳生”的防蚊知识,推动防控意识深入人心。
清理落叶及零散垃圾。
清理落叶及零散垃圾。
与门岗组做好外围引导相呼应,环境整治组深入园区内部,从源头开展防蚊灭蚊行动。该组通过网格式排查、清单式清理,对园区展开拉网式环境整治。队员们手持工具,对花坛内的枯枝败叶、步道旁的零散垃圾、公共座椅下的闲置容器等进行全面清理,尤其针对各类易积水点位,逐一倾倒残留水体、擦拭容器内壁,从源头压缩蚊虫栖息与繁殖空间,让“藏蚊死角”无所遁形。
防蚊灭蚊消杀。
防蚊灭蚊消杀。
消杀组是灭蚊工作核心力量。该组采取“机械+人力”模式,对主园路两侧绿化带展开不间断喷洒作业,药剂雾滴均匀覆盖植被,精准打击。队员们则操作烟雾机深入灌木林、草丛等区域,利用烟雾渗透特性消杀隐蔽蚊虫,搭配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精准喷洒。此外,还有一支40名专业消杀人员组成的突击队,对园区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消杀,确保消杀效果直达蚊虫孳生核心区。
消杀工作推进的同时,维修组聚焦“积水黑点”这一关键隐患,展开查漏补缺行动。以“积水黑点清零”为目标,该组对园区排水系统、低洼地带、设施缝隙、树洞等易积水区域展开地毯式排查。如发现破损的排水沟盖板,立即更换修复;遇到低洼积水点,现场平整地面并增设临时排水口,通过“发现一处、解决一处”的闭环管理,切断蚊虫繁殖链条。
竹林是蚊媒防控的难点区域。“由于枯萎竹枝、竹节积水易成为蚊虫藏身地,我们先对枯死竹、断裂竹进行砍伐清运,再用电锯将竹桩锯平,随后用沙子填入竹节空洞,通过一系列操作,努力消除竹林内的蚊虫孳生隐患。”江门市东湖公园管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湖面上,收割船出动清理矮生苦草;公园里,作业车上路喷洒灭蚊药剂。
湖面上,收割船出动清理矮生苦草;公园里,作业车上路喷洒灭蚊药剂。
近年来,东湖公园实施水质提升项目,在“水下森林”的作用下,湖水清澈见底,湖底水生植物生长茂盛。针对水域可能存在的防控漏洞,东湖公园出动收割船,集中清理湖面生长的矮生苦草。工作人员站在船头操控机械臂,将水面杂草连根收割,再通过传送带将杂草转运至岸边集中清运,持续净化水体环境,筑牢蚊媒防控的“水上屏障”。
“29日一早我们还会对公园进行无人机防灭蚊消杀作业。”江门市东湖公园管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期间为保障市民和游客人身安全,公园继续暂停开放,待杀灭工作结束确保安全后将重新开放,广大市民游客可关注官方渠道,了解恢复开放时间。
采写/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张婧媛
剪辑:南方+记者 杨兴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