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被“投喂”了一口雪糕。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来自深圳南山的机器人,让“红衣大叔”也尝到了别样的“科技味道”。
近日,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在北京开幕,5万平方米的展馆内,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灵巧手等尖端产品争奇斗艳。
周鸿祎在智平方展台品尝机器人做的冰淇淋。
在这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奥林匹克”中,深圳南山16家参展单位组成的“南山方阵”尤为耀眼。南方科技大学、优必选、智平方、越疆等机构与企业集体亮相,以密集的创新成果向世界“晒”出了南山的硬核实力。
从基础层核心零部件到中间层控制算法,再到应用层整机和解决方案,深圳南山这批“身份证号”开头都是440305的“硅基生物”,在世界级舞台上频频崭露头角。
当下,机器人赛道成为了各地竞逐的风口。来自深圳南山的机器人,在核心技术、场景布局、产业链条等方面,又有何独到的产业优势?
优必选首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
优必选首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
三大特点!深圳南山机器人“军团”来了
见微知著,透过这次参展的企业产品,可以看到深圳南山机器人产业的三大特点:人形机器人主导产业生态、核心零部件高度自主化、具身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
优必选、智平方、越疆、众擎、赛博格等企业均以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为核心产品,覆盖工业、服务、特种领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睿研智能(灵巧手、关节模组)、科盟创新(谐波减速机、关节模组)、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灵巧手)等企业专注高精度零部件研发,支撑了机器人本体的性能突破。
而自变量、跨维智能、星尘智能等企业聚焦“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机器人本体”的软硬一体方案,推动了通用机器人快速适配多场景任务。
越疆机器人展示毫米级精准操作。
越疆机器人展示毫米级精准操作。
机器人能干什么?有这些前瞻布局
找准了应用场景,才能找到市场方向。技术再好,不能干活就是花架子。南山企业深谙此道。
在这场展会上,深圳南山机器人展现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工业高危场景替代方面,赛博格Cyborg-R01、普渡电力机器人瞄准了高负载、高危电力运维场景。
生活服务同样在规模化渗透,自变量“量子系列”机器人能够实现卫生间清洁收纳、逐际动力TRON 1机器人支持教育培训、数字华夏“夏澜SO2”仿生机器人提供情感化交互服务。
特种场景创新上,优必选斜拉索检测机器人能够对桥梁病害进行识别,越疆探索者六足仿生机器人能够拓展户外及基建场景,无惧离散地形。
来自南山的机器人集中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来自南山的机器人集中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十公里创新走廊!“种”出机器人产业森林
这么多的机器人产业,又是为何能在深圳南山扎根生长?
南方+记者留意到,这次深圳南山进京参展的单位和企业,大半就来自“机器人谷”。
深圳大学城及其周边,阳台山南麓与塘朗山之间的谷地,近半年拥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机器人谷”。
这片绵延十公里的创新走廊,成为了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高地:
越疆科技、速腾聚创、优必选等机器人上市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肯綮科技、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这里加速崛起;南科大、深大、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近10所高校,形成强劲“智核”,上百家支撑机器人产业链的经营主体持续集聚。
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依托“高校研发+资本+产业链”协同,深圳南山形成“技术-产品-商业”的闭环。期待未来,产学研深度融合、资本与政策强支撑、技术供应链完整的深圳土壤,能够“种”出更多的机器人产业森林。
深圳“机器人谷”范围图。
深圳“机器人谷”范围图。
【观点】
上午提需求,下午零部件到位
——“机器人谷”里的“深圳速度”
“深圳‘机器人谷’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支撑。”优必选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焦继超近日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研发复杂,软硬件方面涉及到结构、电子传感器等一系列的物料加工制造,而深圳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众多的资源与积累,对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当天上午提到一个需求,最快下午就能把零部件加工出来,能够快速进行验证。”焦继超表示,这样的高效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同样感受到了机器人谷里的这份“深圳速度”。
“以优必选所处的南山智园为例,整个园区有大量企业都在做跟电子、AI、视觉算法、语言大模型,以及机器人本体或创新型材料相关工作的研发。这些行业汇聚在附近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的范围内,这对于整个系统化的创新非常重要。”谭旻分析说。
在谭旻眼里,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形态,到目前为止,全球都在慢慢将人形机器人本体聚拢到一个标准化的方案。在这个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协同创新。这个协同创新有赖于系统化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
谭旻认为,当前深圳“机器人谷”的系统化创新已经过多年累积,政府、协会等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力度。“例如2019年成立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到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协会之一,协会的成员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家。”谭旻期待,随着场景的逐步打开,机器人产业能在深圳继续繁荣发展,走出更多优秀的世界级企业。
统筹:张光岩 杨磊
采写:曾子航 马芳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