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设立6个沿海渔港经济区,湛江经开区入围

作者 林日清 2025-08-27 20:16

在吊机的轰鸣声中,一尾尾肥美的章红鱼和金鲳鱼不断被捕捞出水……日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养殖平台“恒燚一号”迎来了首个捕捞季。该智能养殖平台目前正停驻在湛江经开区所辖的雷州湾海域。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同一片蔚蓝中,全国首个悬浮式养殖平台“海塔一号”建设正全速推进,全球首创的漂浮式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也将进入该海域。多个“深海重器”齐聚,构建起国内领先的深海养殖矩阵,充分展现出经开区雄厚的渔业产业实力。

近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渔港经济区成功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审批,被列为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创建试点项目。目前,全省仅有6个省级渔港经济区获准设立。眼下,该经济区各项建设任务稳步推进,为湛江“向海图强”、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提供了坚实支撑。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蓝色经济矩阵加速成型

蔚蓝的海面上,鳞次栉比的重力式网箱连绵铺展,网箱内一条条金鲳鱼欢快地游弋。当饲料颗粒从投喂船中部的泵管喷涌而出,鱼群瞬间沸腾。“养殖高峰期,我们每天投喂的饲料超过100吨。”湛江经纬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经纬实业”)副董事长张星文表示。

这是湛江经开区海上养殖产业活力与实力的生动缩影。这份底气,在《关于开展广东省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创建试点的通知》(粤农农〔2024〕168号)及《关于做好2025年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创建试点项目申报的通知》(粤农农函〔2025〕28号)等政策指引下,进一步转化为申报省级渔港经济区的现实行动。

作为同时肩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双重使命的战略要地,湛江经开区的“家底”远不止于规模化养殖。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禀赋、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完善的渔港设施相互叠加,使湛江经开区完全具备建设高水平省级渔港经济区的先天优势和现实条件。

经开区位于湛江市区核心区,交通体系完备,拥有40万吨级航道和13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渔业资源丰富,坐拥4个海洋渔业保护区、3个海洋牧场和363个深水网箱;渔业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5家水产种苗生产企业及中国南海最大近海捕捞作业基地。2024年全区水产总量达10.89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24.6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7.81%。

此外,经开区渔旅资源独具特色。南部雷州湾海域是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长达28公里的东海岛龙海天沙滩被誉为“中国第一长滩”;硇洲岛保存着宋元文化遗址和渡琼作战指挥部旧址;东海人龙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渔业全产业链条能级跃升

“获批建设省级渔港经济区能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张星文算了一笔账:经纬实业目前金鲳鱼年产量达6000吨,其中约三分之二需加工为冻品。但由于东海岛目前缺乏配套冷冻设施,这些金鲳鱼不得不运输至湛江市区进行加工,仅运输成本一项,每斤就增加约0.3元。对企业而言,这不仅推高了运营成本,也降低了产业链效率。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这正是湛江经开区全力推进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动因之一。获批建设省级渔港经济区,意味着对区域渔业从生产、加工到流通与服务全产业链条进行系统性的重塑与能级跃升,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根据总体规划,该经济区主要涉及陆域面积259.08公顷,海域面积244.52公顷,核心区域覆盖硇洲岛、东海岛东南片区及周边海洋牧场与深海网箱养殖区。其战略定位十分明确,即打造成为广东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广东南繁水产种业引领区、粤西现代渔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湛江休闲渔旅融合标杆以及湛江海洋牧场综合服务保障基地。

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经开区提出“一圈一带、两核多支点”的空间发展框架。整个经济区建设项目近期总投资估算达3.38亿元,资金重点投向智慧渔港、绿色渔港、平安渔港和产业渔港四大板块。

其中,省级和地方财政投资建设1个版块,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渔港经济区项目一期工程,投向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等三类渔港建设方面。智慧渔港计划建设渔业渔船监管一体化平台及指挥中心等设备设施;绿色渔港计划配备多功能电动清污船和油水分离系统等环保设施;平安渔港计划实施东南渔港提升工程,新建应急码头、护岸、综合保障中心及完善消防安全设备设施,并改造旧码头与港区道路。

而产业渔港共包含4个建设项目,分别为湛江市东海岛东南渔港项目一期工程、湛江市经纬网厂东海岛海洋牧场配套码头和岸上基地项目、经纬网厂雷州湾海洋牧场项目、经纬网厂东海岛渔业装备智造基地项目。这些项目直指当前产业短板,特别是补齐冷链、加工等后端链条,让优质海产实现本地就近高值化加工。

从“卖原料”迈向“卖体验” 

“硇洲渔港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可满足1800艘大中小渔船停泊、避风需求,同时硇洲岛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因此规划在此建设港池航道疏浚工程、防台应急及渔民庇护中心、渔港回港避风补给等项目。东南渔港产业基础较好,因此规划在此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区、海洋装备制造园……”经开区农业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系统布局与重点投入,省级渔港经济区的建设不仅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将培育形成集种业、养殖、装备、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产业集群,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卖体验”的跨越式发展。

这带来的综合效益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效益直接体现在真金白银上,预计到2028年,全区渔业总产值将突破30亿元,并拉动就业超过5000人;到2035年,总产值将进一步向45亿元的目标迈进,带动就业逾万人。

社会效益同样显著,其发展目标明确,到2028年,智慧渔港管理系统应用率不低于80%,本地渔船有效避风率和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率均达100%。这将有效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渔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型。

目前,经开区已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高效推进项目实施。湛江市在政策、用地、用海及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并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要素保障,为加快建设“蓝色粮仓”注入新动能。

■相关

实探经纬实业全产业链打造“蓝色粮仓” 

清晨六点,天光微亮,东南码头附近的海面泛着粼粼波光。经纬实业的岸上供给基地逐渐苏醒,自动投料仓等设施井然排列。此时,一艘养殖工船正缓缓驶离港口,朝远方海面上一个个巨大的圆形深水网箱前进。

“这艘船是今年刚建成的。”张星文说。从渔网具生产与销售,到重力式深水网箱框架与养殖工船建造,再到海洋牧场项目建设以及养殖与水产品加工销售,该公司几乎串联起一整条金鲳鱼产业链。目前,经纬实业年产各类渔网具超6000吨、水产品6000多吨,拥有先进机械设备500余台/套、深水网箱150套、养殖工船近30艘。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张星文指着一批渔网说:“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无结网’。在深远海养殖中,风浪较大,普通网易刮伤鱼鳞导致鱼感染甚至死亡。‘无结网’应用于重力式深水网箱和大型桁架式养殖平台,可极大降低鱼类擦伤的风险。”

约一小时后,工船稳稳停靠于养殖网箱旁。伴随着机器运转的轰鸣,捕捞网缓缓升出水面,数以万计的金鲳鱼翻腾跳跃,一派丰收。“今年我们在网箱投养了超1000万尾鱼苗,预计年产量超6000吨。”张星文说。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近期,湛江经开区获准设立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细读实施方案,不难发现经纬实业在其中承担的重要角色。该公司计划建设经纬网厂配套码头及岸上基地项目,包括海洋牧场配套码头、水产品交易中心、普通仓储、低温冷链及物流站等,总投资5000万元。同时,纬网厂水产品精深加工厂项目也将推进,主要用于建设水产食品加工车间、普通仓库与低温冷库等,总投资9000万元。

上午十点,养殖工船满载金鲳鱼返回码头。机械臂有序地将鱼笼卸至筐中,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分拣、打包,准备将新鲜海产运往水产市场。“今天收获约六万斤。目前正值采收旺季,前几天平均日出鱼量可达20万斤。”张星文说,“我们看好市场前景,未来计划将深水网箱数量扩展至200—300个,并增加如军曹鱼等新的养殖品种。”

■链接

“一圈一带、两核多支点”空间发展框架

湛江经开区将按“一圈一带、两核多支点”功能体系构建渔港经济区总体空间布局。

“一圈”是指“海港陆”联动圈;

“一带”是指南部滨海现代渔业融合发展带;

“两核”是指硇洲休闲渔业集聚核和东南现代渔业集聚核;

“多支点”是指龙安渔港、硇洲中心渔港(拓展北港)、雷州湾区域3个海洋牧场支点。

南方日报记者 林日清

通讯员 林春梅 郑岚岚 金开伟

编辑 吴东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