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终于到账了,一分没少!我们总算是安心了!”近日,蓬江区棠下镇某公司124名工人领到了总额260多万元的工资,脸上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受资金压力影响,该公司自今年2月起拖欠124名工人工资累计已超200万元,工人们于5月份申请劳动仲裁并达成仲裁调解协议。但仲裁调解书生效后,该公司却一直未能履行支付工人工资的义务。工人们讨薪无果,无奈之下,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少员工一家老小都指望着这份工资生活呢,钱老不到账,家里急得团团转,这日子都快没法过了!”“今天不给个准信儿,我们就不走了!”在了解到申请人到棠下镇综治中心反映案件情况,蓬江法院执行法官陈钧马不停蹄地赶往综治中心,刚踏进大厅,便看见工人代表正拉着综治中心同志和两位人大代表反映诉求。
“大伙儿的心事咱们都了解,也替大家着急,请大家放心,咱们一定依法保障你们的权益!”依托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矛盾调处技巧,陈钧联合人大代表、综治中心等部门共同开展情理疏导,详细了解欠薪事实,合力化解矛盾。
蓬江法院执行法官陈钧联合人大代表、综治中心等部门共同了解欠薪事实。 通讯员 供图
蓬江法院执行法官陈钧联合人大代表、综治中心等部门共同了解欠薪事实。 通讯员 供图
嘈杂的现场慢慢安静下来,工人代表逐渐意识到法律是最可靠、最有保障的维权途径,纷纷表示将积极配合做好其他工人的安抚工作,等待法律兑现权益。
涉及民生的案件一刻都不能拖延。依托综治中心“人熟+地熟”的“查人找物”优势,陈钧迅速掌握了该公司的经营和债务情况,根据工人代表提供的财产线索,发现其名下的银行账户已被多家法院冻结,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在实地走访厂房摸排情况时,陈钧又发现该公司虽有资金压力,但仍有机械设备在运作,工人也正常上班,具备正常生产的能力,如若拍卖机械设备,企业就会停工停产,失去“回血”能力,也会引发新一轮的工人工资案,因此简单一拍了之并不是妥善地执行之道。
执行思路的调整促使陈钧将调查重点放在了银行账户上,通过调取银行账户信息,查询该公司银行账户的冻结情况及顺序,最终查明在多家实施冻结的法院中,该公司与其他企业的货款纠纷(另案)由蓬江法院依法冻结该公司账户,而该账户尚有资金,陈钧立即联系到纠纷所属的两家企业。
“大家都是为了养家糊口,都不容易,要是工人工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家公司跟你们的货款纠纷只会越拖越久......”考虑到执行受阻带来的影响、该公司现阶段的困难,从情理法三方面入手,最终两家企业同意经由蓬江法院调款该账户的240余万元到本案,优先支付工人工资。
“距离目标金额还差20万,还得再加把劲。”眼看着胜利在望,陈钧却丝毫不敢松一口气。“还有没有其他的财产线索呢?”根据工人提供的客户企业信息,陈钧仔细调查其与该公司相关的往来业务,又认真梳理资金流水,成功锁定了一家有应付账款未付的企业,并向其发出限期履行债务通知书,经过沟通协调和释法明理,最终促使该企业支付20万元货款至法院。
至此,本案执行款全额执行到位。为尽快兑现申请人权益,蓬江法院为民生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支付,在次日执行完毕。
“这钱我们盼了又盼,这下可算是稳稳当当拿到手了,多亏了陈法官和综治中心给我们‘撑腰’,实在是太感谢了!”结案后,陈钧再次走访该公司厂房,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的说话声,交织出一幅和谐的图景。陈钧长呼一口气,终于欣慰地笑了。
该案是蓬江法院充分发挥“法院+综治中心”府院联动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实现劳动者“劳有所得”与企业“回血重生”的双赢局面开出“良方”的生动实践。今后,蓬江法院将继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加大对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综合利用各项执行措施和手段,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南方+记者 郑琦 通讯员 邱媛媛 张晓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