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先瘦胸,此话当真?

中山六院 2025-08-11 18:11

亲爱的中六君,在减重界流传着一句话——“瘦身先瘦胸”,这是真的吗?

盯着秤上减小的数字

看着镜子里略有改变的自己

有些欣慰

减重塑身有效!

诶……等等

怎么感觉人瘦了胸也变小了

是我视觉偏差还是确有此事?

“瘦身先瘦胸”

此话当真?

我院乳腺外科主任李海燕主任医师表示

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如果想瘦身同时兼顾胸型

这几点要注意

1、为什么“瘦身先瘦胸”?  

“瘦身先瘦胸”的现象确实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乳房的组成结构:  

1、脂肪组织(60%左右):乳房的大部分体积由脂肪构成,而减肥时,身体会优先消耗游离脂肪(如腹部、大腿),但乳房脂肪也会随之减少,导致胸部缩水。  

2、腺体组织(40%左右):乳腺负责泌乳功能,其体积受激素调控,对减脂不敏感。若乳房以腺体为主(常见于年轻女性或哺乳期人群),减肥对胸围影响较小。  

3、个体差异:

  脂肪型乳房:减肥后缩水明显(可能下降5%-10%)。  

② 腺体型乳房:变化较小,但过度减脂可能导致皮肤松弛。

2、如何判断自己的乳房类型?

可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  

1、触感自检:

脂肪为主:柔软、易变形,平躺时乳房自然外扩。  

② 腺体为主:触感较韧,捏压时有颗粒感(乳腺小叶),站立时形态较挺拔。 

2、影像检查: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可明确腺体与脂肪比例(最准确)。  

3、体型参考:

脂肪为主:体脂率高(如BMI>25)者多为脂肪型;  

② 腺体为主:体脂率低但乳房丰满者可能腺体占比高。 

3、减重时如何保持胸型?

1、运动防护: 

① 穿戴专业运动内衣: 选择高支撑、防震款(如高强度运动内衣),避免悬韧带(Cooper韧带)因晃动拉伸导致下垂。 跑步、跳绳等高冲击运动必须佩戴!  

② 避免过度有氧:长时间有氧(如马拉松)会加速全身脂肪消耗,可结合力量训练维持胸肌厚度。

2、针对性锻炼: 

① 强化胸大肌:胸肌(胸大肌、胸小肌)位于乳房下层,增肌可“托举”乳房,视觉上更饱满。推荐动作:俯卧撑、哑铃卧推、蝴蝶机夹胸(每周2-3次,每组12-15次)。  

② 改善体态:圆肩、驼背会让胸部视觉缩水,可通过背部训练(如划船、引体向上)打开胸腔。

3、营养与护肤: 

① 补充健康脂肪: 适量摄入坚果、深海鱼、橄榄油,维持激素(如雌激素)平衡,避免乳腺萎缩。  

② 保湿与紧致:减肥后皮肤易松弛,可涂抹含胶原蛋白、维E的乳霜,配合按摩(由外向内提拉)。  

4、医美辅助(可选): 

 自体脂肪移植:抽取腰腹/大腿脂肪填充胸部,适合脂肪型乳房缩水者。  

② 射频紧致:通过热能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改善轻度下垂。

“瘦身先瘦胸”虽常见,但通过科学方法可最大限度维持胸型:选对内衣、强化胸肌、合理饮食是关键。若追求塑形效率,可结合医美手段,但需选择正规机构。

本文指导专家

乳腺外科   李海燕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擅长达芬奇机器人乳腺手术、腔镜乳腺手术、乳房缩小整形术、乳房再次整形术,乳头整形术、淋巴静脉吻合术及乳腺癌综合治疗。多次获得获医疗创新奖、医疗服务奖、学科建设奖、羊城好医生等。主编《乳房肿瘤美学治疗》、《普通外科》,副主编“十四五”规划研究生教材《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主持包含国自然等基金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学术任职:国家乳腺癌规范化质控中心评审专家,国家医疗器械安全专家,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乳房重建再造及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乳房肿瘤美学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乳腺外科门诊、机器人辅助乳腺手术门诊)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合作科室:健康教育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