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生羊水栓塞,一定要切子宫吗?
近日,河南一位产科主任因持续遭受网络暴力不幸离世,将公众目光再度聚焦在一项极端凶险的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塞”上。
“它被称为‘产科死神’,是产科急症中风险最高的疾病之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谭燕表示,虽然羊水栓塞发病率极低,但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变化极快,因此早期识别和快速干预极其重要。
谭燕介绍,羊水栓塞是指在临产或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如胎儿毳毛、胎脂、胎粪等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导致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反应。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病情迅速恶化,毫无预兆地突然呼吸困难,甚至心跳骤停,紧接着出现大出血、凝血功能紊乱等症状。”谭燕说。
根据国内外研究数据,羊水栓塞死亡率可达19%-86%。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死亡率甚至可能高达80%以上。
围绕这类病例,公众中常常存在争议:为什么会切除子宫?是否“过度处置”?
谭燕解释,羊水栓塞抢救的首要目标是挽救产妇生命。一旦发生子宫出血无法控制,并且危及产妇生命,切除子宫往往是抢救生命的最后防线。
判断是否需要切除子宫,主要依据包括出血量、子宫收缩能力、凝血功能指标(如纤维蛋白原浓度和血小板水平)以及产妇整体生命体征等。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凝血功能可纠正,医生也会全力采取药物止血、缝合技术或介入治疗等方式保住子宫。
“如果出血量大、血液不凝,药物、缝合等保守方法都不能控制出血,或者产妇已经出现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那我们就不得不作出艰难抉择。”谭燕说。
她补充说:“羊水栓塞的抢救,是多学科团队争分夺秒的博弈。所有决策都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错过了时间窗,患者随时可能多器官衰竭。”
虽然羊水栓塞极其凶险,但其发病率约为1.9-7.7/10万,公众不必过度恐慌。谭燕建议,产妇应按时产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胎儿过大,做好充分产前准备。
在选择分娩医院时,应优先考虑具备产科、麻醉科、ICU和血库等多学科协作能力的三级医院。若有高龄、多胎、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等高危因素,更应在具备应急救治经验的医院分娩。
“对于一旦发生的紧急情况,家属也应理解抢救决策的必要性与专业性,信任医生、配合治疗,才有可能实现最好的结局。”谭燕说。
采写: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胡颖仪
视频:陈庭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