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解纷促和谐!廉江青平法庭成功调解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作者 许筱倩 2025-04-30 20:29

4月30日,青平法庭通过“法庭+N”多元解纷机制,联合车板镇司法所、综治办等多方力量,成功调解一起因建设工程噪音污染引发的百万余元石斑鱼养殖纠纷,并依托“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实现案结事了,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法庭+N”聚合力,多方联动破难题

2023年11月,车板镇养殖大户刘某因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打桩作业导致20万尾石斑鱼苗大量死亡,双方经协商后,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同意就当前死亡的鱼苗进行赔偿损失,但拒绝刘某提出额外补偿其停工停产期间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预期收益等合计114万元。

眼见索赔未果,刘某召集十余名工人阻挠施工。青平法庭庭长罗世聪接到车板镇综治办的通知后,迅速启动“法庭+N”联动机制,罗世聪联合镇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和释法明理。

面对双方分歧大、赔偿标准缺失、损失鉴定难等困境,法庭主动引入行业常识和类案经验,联合多部门搭建对话平台,引导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正视噪音污染导致鱼苗死亡事实,推动刘某理性表达诉求,为调解奠定基础。

诉前调解显温情,司法确认赋效能

调解过程中,罗世聪采用“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

模式,围绕纠纷的争议焦点向双方释法明理,鼓励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一方面向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阐明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向刘某释明过度索赔的法律风险,但第一轮调解因双方的争议分歧较大而无果。

但罗世聪并未就此放弃,经查阅相关噪声污染对水产养殖影响以及损失估价等参考文献资料发现,国家和广东省都尚未制定出台相关鱼类赔偿执行标准,导致无法就相关停工停产的损失进行合理计算。而且经与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联系得知,如需对停工停产造成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预期收益进行鉴定,一方面鉴定费用较高,另一方面是鉴定难度大和鉴定周期长。罗世聪庭长多次通过电话、组织双方现场协商的方式进行调解,与当事人耐心开展释法明理工作,将自己了解掌握的信息向双方阐明利害关系。

针对停工停产损失无明确标准的难题,罗世聪提出“折中补偿+快速履行”方案,避免高成本鉴定和漫长诉讼。最终,经过多轮的电话调解与现场协商,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补偿20万元给刘某,并当日申请司法确认,青平法庭开辟“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当天便出具民事裁定书并送达,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实现“零成本、零对抗、零拖延”解纷。

本案是“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法庭+N”的协同发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既保障了工程项目推进,又挽救了养殖户生计,实现了法律效力与社会效果、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多赢”。

南方+记者 许筱倩 通讯员 陈子荣 胡涛

编辑 陈明维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