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观澜丨南海演艺,向上向新!

作者 熊程;李欣;陈梦 2025-05-14 06:31

最近,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的余音还在绕梁,汪苏泷、蔡健雅、林宥嘉、刘宪华等领衔的“乐见潮向音乐嘉年华”就再一次燃爆南海。5月10日—11日两天的嘉年华吸引了超5万人次乐迷,其中超95%从外市专程而来,带动文旅消费约1.4亿元。

热潮背后,向上、向新,是南海演艺的关键词。近年来,在人文经济学的理念下,南海吸引了一系列顶级演艺盛会和平台落地,从演出级别、流量到影响力、口碑不断跃升,在场景、模式等方面持续出新,打响“跟着演出游南海”品牌,成为城市出圈进位的新引擎,加快迈向湾区演艺新高地。

越来越多人,会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来自全国的乐迷、剧迷、舞迷们,都见证着南海的蝶变。

这是一场由演艺经济引领的人文经济南海实践。

这两年,南海人文经济发展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高水平、国内顶级的演出越来越多且密集了。

南海演艺的向上,首先是品质向上。

今年五一以来,南海高水平演出不断。图为大型歌舞《广东千古情》剧照。广东千古情景区供图

今年五一以来,南海高水平演出不断。图为大型歌舞《广东千古情》剧照。广东千古情景区供图

仅今年“五一”以来,在南海可以看到的高水平演出就有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2025乐见潮向音乐嘉年华佛山站、“玫瑰之夜”奇妙音乐会等。同期,开心麻花、广东千古情等全国知名演艺团队与平台的常态化演出也持续进行。再过几天,佛山MusicBlend跨界音乐嘉年华也将在南海举办,集聚李克勤、海来阿木、Supper Moment等明星艺人。

把时间线往前延伸到近两三年,许嵩、凤凰传奇、黄绮珊、陶喆、陈粒、陈绮贞、刘宪华、蔡健雅、张震岳等众多实力乐队和音乐人登台开唱,有的举办个人演唱会,有的参加音乐节。来自五湖四海的乐迷“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随鼓点摇摆尽兴,“演艺南海”就在眼前。

南海演艺的向上,其次是流量向上。

来自全国的乐迷、剧迷、舞迷们,都见证着南海的蝶变。图为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在南海千灯湖举行。戴嘉信 摄

来自全国的乐迷、剧迷、舞迷们,都见证着南海的蝶变。图为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在南海千灯湖举行。戴嘉信 摄

例如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的举办地千灯湖音乐秀场,自举办各类大型演艺盛会以来,场均吸引2至3万人,既“嗨”又“燃”。华晨宇演唱会吸引约十数万歌迷在场参与火星演唱会狂欢,年龄段以19-29岁为主,其中歌迷来源跨省占57.7%,本省跨城占37.5%,佛山本地占4.8%。

南海演艺的向上,集中体现在影响力和口碑的向上。

“演出震撼‘燃炸’,后勤保障贴心,建议全国演唱会按这个‘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乐迷对“演艺南海”讨论火热,点赞不断。3月29日至30日,2025年草莓音乐节首站落地南海,相关话题阅读量合计近5亿。

在南海观看演唱会的观众发帖点赞。小红书截图

在南海观看演唱会的观众发帖点赞。小红书截图

对于艺人、演艺经纪方来说,南海的“分量”同样不轻。广州创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宇航说,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文化底蕴和青年人群集聚度都是其将草莓音乐节花落南海的原因所在。华晨宇则在演出现场携乐迷们齐喊:“感谢南海,感谢千灯湖音乐秀场!”

从演出品牌方和承办方、主演音乐人,到区内外的观众们,南海人文经济在演艺圈强势“出圈”和“吸粉”。

要是把时间往前推几年,今天南海演艺的热闹场面是很难想象的。市民要看一场高水平演出,常常要到区外。而因为看一场演出,专程从市外、省外赶来南海的,更是几乎没有。可以说,南海人文经济的新创造,在演艺领域体现得尤为典型。

南海演艺之新,新在演艺品牌。

今年3月,南海重磅发布“跟着演出游南海”等四大文旅主题,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再升级。根据谋划,千灯湖音乐秀场、南海体育中心预计举办超20场次超万人以上的大型赛事、演艺活动。同时,一系列镇街特色演艺活动,也包括在内。

“跟着演出游南海”的实现,关键在于南海演艺场景之新。

早几年,南海甚至没有一块适合举办演唱会的大型体育场。如今,从体育中心、艺术舞台等传统场地,到户外草地、墟市街巷、商场大厅等多元新兴场景,南海演艺市场正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元融合的演艺消费场景选择。

南海正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元融合的演艺消费场景选择。图为在南海体育中心举行的草莓音乐节。戴嘉信 摄

南海正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元融合的演艺消费场景选择。图为在南海体育中心举行的草莓音乐节。戴嘉信 摄

目前,南海拥有千灯湖音乐秀场、南海体育中心、K13开心麻花十三月联名剧场、广东千古情、樵山文化中心等10大演艺高端场馆。按计划,至2026年底,全区至少打造超190万平方米演艺运营空间,为“跟着演出游南海”概念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场景空间。

比如千灯湖音乐秀场,不仅能举办超大型音乐节、演唱会、大型演出,还有营地、户外露营等可供选择新业态。又如2025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直接把场地办在了罗行艺术墟的每一个角落,大街小巷、街边商铺、艺术馆、小花园、水岸等地,能为来到这里的游客提供更多沉浸式的新体验。

南海演艺之新,新在创作与运作模式。

在南海,政府与企业、团队、艺人的共创模式交织共融、时刻发生。例如2024年,音乐剧《咏春》火爆上映。该剧作由南海区委宣传部联合佛山市委宣传部、国内头部演艺公司开心麻花共同打造,其取材、取景于南海功夫文化。

正是基于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延续,共创模式下打造的产品也拥有更强大的受众群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让“人文经济引领区”的图景正加快变为现实。

演艺经济的持续火爆,对南海意味着什么?

在越来越多城市发力演艺经济的背景下,南海以人文经济学为底色的演艺经济,能否继续向上向新?

站在城市内部的视角可以看到,南海演艺经济首先带来的强大的经济效应,展现了人文经济学理念下,更加成熟的人文赋能经济机制。

南海有超过4000亿元的GDP、过万亿元的工业产值,过去几十年对于制造业经济有很深刻的理解。近几年来,南海大力提倡发展人文经济,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人文艺术跟南海的产业基础不符,而且很难有经济产出。

作为人文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演艺经济在南海成功展现了价值。比如近期的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在吸引约十数万歌迷来到现场的同时,估算拉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景区、购物等文旅商贸消费超6.8亿元。

与此同时,演艺经济还推动了南海东中西部发展格局的平衡与协调,形成更加整体、更有凝聚力的南海。

演艺经济推动了南海东中西部发展格局的平衡与协调。图为2025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丹灶镇供图

演艺经济推动了南海东中西部发展格局的平衡与协调。图为2025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丹灶镇供图

演艺经济的活跃,与其他产业如制造业、金融业的繁荣并不直接相关,每个镇街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招牌,都可以吸引全国的游客。比如“跟着演出游南海”系列活动,就纳入了桂城千灯湖青年戏剧节、西樵广东千古情、丹灶“氢谷之声”音乐会、九江儒林湾夕阳音乐节、狮山博爱湖之夜、大沥稻田音乐节、里水海豚湾大剧院烟花秀等镇级特色活动。无论市民还是游客,既会到西部看舞蹈节,也会到中部看演唱会,还会到东部看话剧。

如果把视角从南海内部拉开,站在全国城市竞争的大格局下则会发现,南海演艺经济已经成为城市IP刷新、竞争力提升的一个引子。

这是一条正在从“蓝海”变“红海”的赛道,从一线到强二线、普通二三线城市纷纷入局。比如,成都提出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去年各类演出吸引观众达1000万;南昌吸引了张学友、王力宏等顶级明星把巡回演唱会的首站落地,2024年27场演唱会仅直接拉动消费就超过16亿元;上海向来有“东方百老汇”之称,又提出了打造亚洲演艺之都……这印证了南海选择的正确,也给南海提出了挑战。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之下,只要向上、向新的趋势和决心不变,南海演艺仍然有很强的机会。南海已经发布了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行动计划,要真正把计划落实,就需要持续不断在演艺经济的运作模式上进行创新,打造更丰富的演艺经济场景,以大力度引入更多高水平的艺人、团队和演艺品牌,并对周边配套产业同步发力。

这场由演艺经济引领的人文经济南海实践,南海必须勇往直前。

撰文:熊程 李欣 陈梦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