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石井河龙舟竞渡名场面的含金量?
白云人懂!
上世纪80年代的端午节
石井河上
60艘参赛龙舟
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
造就超15万市民
在此围观差点“堵船”的名场面
当年家家户户都出来看扒龙舟
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AI带你重回当年的
石井河龙舟竞渡现场
今年
超强回忆杀将重磅回归
阔别13年!白云区龙舟赛将重现石井河!
石井河龙舟竞渡
对白云人而言
极具特殊意义
石井河
是珠江水系重要支流
与广州文脉、水脉、城脉的发展
环环相扣
而对于不少白云人来说
石井河也是情感上的“母亲河”
承载着他们心中的“水乡记忆”
生生不息,横跨千年时光的“水乡记忆”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一条石井河,串联着白云人共同的“水乡记忆”,无论是旧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还是清代滘心南堤水闸兴修水利,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万人空巷争看的石井河龙舟竞渡,或是如今石井河美丽蝶变,在各个时代,“大石井”片区关于水乡的故事,从未缺席。
珠江作伴,云山为屏
因井而立,因水而兴
石井的起源、繁荣、发展
是白云人逐水追梦,与水共生的缩影
三国时期
东吴交州刺史陆胤掘石井一口
石井水质甘美,养育一方人民
天长日久,繁衍生聚
乃成石井圩
在石门一带三水汇合处
形成“石门返照”胜景
入选宋元时期羊城八景
位于白云湖的滘心南堤水闸
滘心乡堤基宪示牌
见证着白云人治水的决心与努力
水脉文脉相融
升平社学、义勇祠、石井桥、贪泉遗址等
多个文化遗址散落
两千多年发展
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昔日的石井
声声龙舟鼓 浓浓水乡情
到石井河看龙舟
是老一辈白云人珍藏的集体记忆
上世纪90年代
包括石井水泥厂在内的
白云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成为当时全区经济的增长点之一
工业经济不断腾飞的同时
也为石井河生态环境带来挑战
而污水排放是症结所在
石井河干流全长19.44公里,一级支涌18条,流域范围涉及石井街等15个街道、35个城中村,沿线人口高度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涌,部分民宅违规办厂,工业污水混入生活污水,让石井河污染情况更为严峻。
为解决石井河黑臭顽疾
白云区打出组合拳
强力推进治水攻坚
●制定《石井河口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方案》,包括加快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加强污染源治理等12个方面。
●通过采取截污网管建设、净水厂建设、整治“散乱污”企业、清理民宅办厂、拆除沿河违建等措施,遏制住污染源头。
●对石井河进行清淤、清障、清垃圾,同时强化日常河道巡查、排污监管,确保长治久清。
如今
石井河18条一级支涌已全面消除黑臭
水质持续向好
今日的石井河两岸绿树成荫
与河中的碧波荡漾相得益彰
自然生态与城市界面融为一体
石井河不仅是白云治水的样板
更是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荣的典范
不仅于此,白云区正在编制石井河沿岸“文旅+”产城游生态综合提升有关规划,希望以此次龙舟赛事为契机,进一步兴旺石井河周边区域,联动广东兵工总厂红色教育基地、升平社学、广州时尚之都等周边人文景点、产业平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清岸绿的石井河
正借助龙舟文化的绵延传承
以及周边广州时尚之都、湾区新岸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产业平台的崛起
激发其发展文旅产业的潜力
还将与其他产业融合并举
走向共同繁荣之路
打造成白云区文商旅融合的新样板
今年
白云区龙舟公开赛重回石井河
经典回忆杀回来了,走起吗?
来源:广州白云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