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拼政策”让位于“拼生态”,“抢项目”升级为“育集群”,中国城市招商引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广州从产业生态、空间载体、营商环境三个维度创新突破,亮出三张“王牌”构建起全域招商的新图景。
今年前10月,广州累计新引进产业项目2394个,预计投资总额超4800亿元。其中,投资或产值/营收超十亿元的项目165个;前三季度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633家,同比增长22.7%。
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关键时期,广州以其独特的招商新法,悄然重塑着中国城市招商引资的竞争格局,也“引”来全球投资者在这里打开通往未来之门。
生态牌:
选对土壤,让企业“来了就能长”
去年8月正式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一举叫停“内卷式招商”,倒逼全国各地招商部门摆脱路径依赖,重新思考“凭什么吸引企业”。
广州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展现了对产业规律的深度把握。与盲目追逐热点不同,广州这份产业招商“战略图”既有前瞻性,又深度契合本地的产业基因和资源禀赋。
这一规划本身就是一张“招商名片”,让企业“来则能成、成则能强”。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落地广州不仅仅是看中其雄厚的产业基础,这里因为能便捷地找到配套的上下游伙伴、接触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并触达广阔的市场。
“富凌食品科技产业园以创纪录的速度建成投产,让我亲身地经历和赞叹广州速度。”本月初举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提到,企业落地广州两年多来,不仅实现了多个首创,更建立了牢固的本地合作伙伴关系,“比如集团与广东海大集团合作开发高附加值饲料产品。”
今年落地广州琶洲的具身智能企业动易科技,也在广州找到了企业成长的舞台。“广州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生态,并且已经构建了‘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闭环;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中心,拥有汽车制造、物流仓储、商贸服务、医疗健康等不同领域的产业集群,为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动易科技联合创始人毛书翰表示。
广州所释放的招商信号是,企业来了就能快速融入产业生态,借力完善的基础设施、人才资源和市场网络,实现加速度发展。对投资者而言,选择广州不仅是选择一个生产基地,更是选择加入一个能够相互赋能、共同成长的产业共同体。
空间牌:
精准选址,找到最适合的落脚点
项目引进来,更要落得下、发展好。在全新的招商阶段,广州通过前瞻性规划、集约化利用和模式创新,变“项目等地”的被动为“地等项目”的主动,为优质项目精准匹配最适宜的发展土壤。
从整体上看,广州拥有广阔的产业用地空间,有1个自贸片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工业产业区块690个(626平方公里),可用于引进产业的工业用地超100平方公里。
细化到各区,广州创新模式向存量要空间。荔湾区高效盘点利用新老工业用地,在南北片区以城市更新、都市工业载体建设等方式,打造出一个个配套成熟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白云区高定位谋划“一园两城三都四区”,推动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新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等一批重大平台加速崛起;黄埔区打造优质特色载体超3000万平方米,推行“带地招商”“带楼招商”“订制招商”。
今年3月,“广州市招商土地超市”正式推出公众版,近期已升级到4.0版本。企业决策者无需亲赴现场,即可线上获取挂牌交易地块的用地范围、现场照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起始价、成交价等关键信息,持续拓展着投资者的选择边界。
从宏观的战略平台、中观的集聚区,到微观的具体地块,广州对产业空间资源的精耕细作和模式创新,确保了无论体量大小、无论产业类型,优质项目在广州总能找到最适合的落脚点。
环境牌:
服务赋能,锻造一流产业竞争力
城市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终极竞争力。而广州的目标不仅是打造政策的“洼地”,更是要建设服务的“高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政策礼包精准直达,破解企业“落地难”。《广州市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一批)》推行“拿地即动工”模式,确保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30个工作日内快速开工;降低用地取得成本,允许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项目首期缴纳50%土地出让价款,剩余价款1年内缴清;优化产业用地供给,推动产业用地向科研、办公、商业、文化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破解企业“融资难”。广州创新搭建了由94家机构组成的投融资服务矩阵,并首创“基金研判前置”机制,引导专业投资机构深度参与项目评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投融资合作新格局。中科宇航Pre-IPO融资及新项目均是这一机制下的成功典范,在两个月内完成“组局”配资,在产业界和融资界树立了广州敢试、敢投的形象。
抢占政策风口,拓展开放新领域。广州敏锐捕捉国家政策机遇,在国家部委出台《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后,迅速引进鹏瑞利国际医院,成为华南首个新落地的外商独资医院。该项目从战略合作签订到正式落地仅用54天,展现了广州高效的服务能力和开放姿态。
广州之所以能打动企业,在于其真正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将服务贯穿于企业全生命周期。这种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让营商环境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体验,成为企业选择广州、扎根广州的决定性因素。
从产业生态到空间载体,从营商环境到政策支持,广州的“三张王牌”正好构成了吸引优质企业的“铁三角”。
这套招商新打法,不仅体现了广州产业发展的清晰思路,更为企业投资广州提供了明确路径——在这里,企业要做的只是专心发展,其他一切,广州都已备好。
相关阅读:
南方+记者 黄舒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