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春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一项为期三年的住院患者数据分析结果公布,首次绘制出阳春地区“结石患病分布图”,并系统梳理了当地高发的三类结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结石发病与地域、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联,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份实用、个性化的“防石宝典”。
7镇结石患者占比超六成
据阳春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华欣介绍,该科室对住院患者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除河口镇外,泌尿系结石在阳春全市17个镇(街)中均有分布,但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市区(春城街道和河西街道)占比最高,达29.36%;春湾镇、松柏镇紧随其后,分别为8.26%和7.34%;合水、潭水、双滘三镇并列,均为6.42%。除河口镇外,其余各镇虽占比不同,但均有病例分布。
研究还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阳春泌尿结石患者的“家族档案”,明确了三类主要结石类型及其特点:
草酸钙结石患者占比最高,达37.61%,是泌尿系结石中的“头号元凶”。该结石表面粗糙带刺,硬度高,易划伤输尿管,引起剧烈疼痛和血尿。成因主要与尿液中钙和草酸浓度过高有关。
感染性结石患者占比28.44%。该结石形态如“鸟粪”,生长迅速,常伴随反复尿路感染,某些细菌能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使尿液碱化,促进磷酸铵镁等成分沉淀。
尿酸结石患者占比24.77%。该结石表面光滑,呈黄色,与高嘌呤饮食关系密切,多见于喜食海鲜、动物内脏等人群。
混合结石患者占比9.18%,由两种或以上成分混合而成,情况更为复杂。
林华欣建议,不同类型的结石成因不同,防治策略也应“因人而异、因石制宜”。
结石防治的三大法宝
林华欣表示,经过业内长期研究,多喝水、管住嘴、常运动,是结石防治的三大法宝。
水,是最好、最便宜的“排石药”。他建议,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以尿液“清亮、淡黄”为基准。尿液加深应及时补水。避免以饮料、浓茶、啤酒代替白水,柠檬水是优选。
智慧饮食,做聪明的“吃货”。林华欣就不同类型的结石,提出了相应的饮食策略。
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限制菠菜、坚果、巧克力等高草酸食物,烹饪前焯水可去除部分草酸;同时保证每日钙摄入量1000~1200mg,多吃柑橘类水果补充枸橼酸盐,限制维生素C摄入(每日不高于1000mg)。建议每6至12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超。
尿酸结石患者,应以低嘌呤饮食为核心,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浓肉汤、海产品等;注意碱化尿液,控制尿液pH值在6.0~6.5之间。每6个月复查血尿酸和泌尿系彩超。
感染性结石患者,核心是去除结石、控制感染,饮食上宜低磷酸,避免过量碱性食物,必要时配合药物酸化尿液。
关于混合结石的预防,林华欣表示较为负杂,目前尚无权威指南,需按相应成分占比类型,针对预防处理,但饮水量控制、运动、定期复查等必不可少。
此外,还有少量的胱氨酸结石患者,需低蛋氨酸饮食,限制动物蛋白与钠盐,每日尿量应达3000ml以上,注意碱化尿液,定期随访。
运动,永不过时。林华欣建议,结石患者可每日30分钟的快走、跑步、跳绳等,有助于促进结石排出。避免久坐,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林华欣表示,泌尿系结石是一场持久战,胜利的天平永远倾向于那些坚持良好生活习惯的人,“端起水杯,迈开双腿,用知识和行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石’长城,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健康选择。”
撰文:陈步上 谭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