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脖子,你的甲状腺还好吗?根据最新发布的《甲状腺疾病防治白皮书》显示,我国20-45岁中青年群体甲状腺异常检出率高达47.6%,相当于每5位年轻人中就有1人存在甲状腺问题。
甲状腺结节应该挂什么科?当“甲状腺结节”出现在体检报告上,是继续观察,还是直接手术?结节会不会恶化、转移?如何科学应对“甲状腺危机”?
10月24日,南疆首个甲状腺结节精准诊疗中心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正式揭牌,为南疆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精准诊疗服务,提高就医便利和健康质量。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林锡江,喀地一院党委书记张新苗、院长肖非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揭牌活动。
“喀什地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恶性率高,门诊量大,但得到规范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少。”广东医疗援疆专家,喀地一院科研管理科主任、超声科主任许晓琳介绍,南疆当地医疗资源相对有限,以往患者通过超声发现结节,后续就医流程不清晰,诊疗过程分散,需要辗转于多个科室,等待时间长、成本也高。“有条件的患者更多选择赴北疆诊疗,有的干脆拖着不看。”许晓琳说。
“超声是甲状腺检查的首选手段,也是诊疗第一站。广东已有成熟的甲状腺结节诊疗流程和技术手段。”2025年6月,许晓琳作为新一批广东医疗援疆专家进疆,通过科室调研和研判会了解喀什地区甲状腺结节诊疗情况后,她便萌生了将“广东经验”“广东技术”移植到南疆的想法,提出要在喀地一院建设甲状腺结节精准诊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弥补南疆地区在甲状腺结节诊疗过程中缺少超声造影和细针穿刺等重要环节的缺陷。
据了解,中心由医院超声科牵头,联合乳甲外科、病理科、内分泌科、肿瘤内科、影像中心和核医学科等多学科共同打造。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后,在超声引导下对结节进行细针穿刺,通过病理诊断明确结节良恶性后,针对性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治疗方面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波消融技术,可精准定位并消融病灶,具备不开刀、无疤痕、术后1-2天即可出院的显著优势,最大程度保留甲状腺功能,有效降低患者终身服药的风险。
喀地一院医生阿不都沙特·阿不都热西提说:“中心的建设优化了诊疗路径,避免患者多次挂号、重复检查,缩短诊断周期,让患者少跑路、节约成本,还能推动精准化诊疗,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或盲目手术,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从初诊评估到多学科联合会诊,从诊断治疗到后期健康管理,中心整个过程实现无缝衔接,“一站式”为患者提供最优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力求让患者少跑路、早确诊,得到最恰当的治疗。
今年9月,中心筹备妥善开始试运行,期间完成细针穿刺30例,该项数据在去年全年仅为26例。这也意味着本地医护工作者有了更多上手实践的机会,积累更多独立操作经验和科研案例,对喀什当地浅表器官超声、介入超声、细胞病理、外科等学科发展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是广东援疆“传帮带”工作的生动实践。“目前,喀地一院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效率和细胞病理筛查准确度,已实现和广东基本一致。”许晓琳补充。
为了让当地群众更好认识甲状腺结节,中心各科室还联合制作了健康知识科普系列视频,帮助群众理解中心功能、提高健康意识。“下一步,我们还将建立甲状腺结节专病数据库和健康档案,规范随访管理,同时通过临床研究、科研转化、学习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喀什地区相关医护专业能力。”喀地一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吴仕吉说。
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林锡江表示,医疗卫生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民族团结。长期以来,广东省始终把医疗援疆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方位立体式支援喀地一院跨越式发展。此次成立中心,整合了粤喀两地专家资源实现甲状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精准服务闭环,让南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广东同质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将有力推动“疑难病不出地区”目标的真正实现。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静
图片来源 喀地一院提供
通讯员 广东援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