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鹏城,秋色宜人,智力交锋,再聚银湖。11月3日至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桥牌项目决赛在深圳棋院(银湖)隆重举行。这是继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决赛在深圳罗湖成功举办后,本届全运会“三棋一牌”系列赛事的收官之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桥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角逐六大项目的最高荣誉。
本届桥牌决赛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赛事共设男子团体公开组、男子团体业余组、女子团体、混合团体及青年男子团体、青年女子团体六个项目。全国共60支队伍、355名运动员,以及102名领队、教练齐聚深圳,将在为期五天的密集赛程中展开智力博弈。前三天进行循环赛,第四天上演半决赛争夺,最终于11月7日决出全部六枚金牌。
精心筹备 专业护航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桥牌协会副主席郭玉军在开赛仪式上指出,全运会是构建“大体育”格局、落实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他特别强调:“奖牌有两面,一面镌刻的是拼搏,另一面题写的则是诚信。”希望赛事能弘扬体育精神,捍卫风清气正的竞赛环境。他也肯定桥牌连续三届纳入全运会群众项目,期望本届能承上启下,厚植项目发展土壤,推动其在全民健身中走得更实、更远。
赛事裁判长李铭华介绍,罗湖赛区高度重视赛事组织,此前已通过测试赛完成全流程演练,并对场地标识、功能区划分、转播设施等细节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专业的辅助人员与志愿者团队经过岗前培训,为运动员营造了专业、安心的竞赛环境。
作为东道主,深圳本地桥牌力量也积极备战士。深圳市桥牌协会秘书长罗晨晖表示,深圳共有19名运动员参赛,覆盖各年龄段,展现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深圳杯”测试赛及创新的良师益友桥牌邀请赛等实战练兵,深圳已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借全运契机进一步普及桥牌运动,并着力在银湖打造“智力运动谷”,建设“智力运动先锋城区”。
新秀老将,同心逐梦
赛场上,运动员是真正的主角。
上海市代表队的施佐盛因数学成绩好与桥牌结缘,并最终走上职业道路。为备战此次决赛,他与团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训练,目标直指冠军。他对赛区的环境与保障赞不绝口,认为这有助于自己更专注于比赛。
年仅17岁的天津小将王禹铭是决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她10岁接触桥牌,便被其魅力吸引,认为桥牌不仅锻炼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更促进了人际交往。她充满斗志地表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尽量奋勇争先,站上领奖台。”
78岁的香港选手雷惠芳,虽首日比赛与搭档配合稍有失误,但仍对后续赛程充满期待。她盛赞桥牌是锻炼思维、结交朋友的宝贵运动,并对深圳棋院“堪称一流,无可挑剔”的服务打出“满分”。
香港队的施纯森和拥有四十余年牌龄的澳门选手蔡炜,则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桥牌的魅力。施纯森强调桥牌离不开同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蔡炜则用“非常艰苦”形容备战过程,并强烈建议年轻人学习这项对提升思维和哲学认知大有裨益的逻辑游戏。
随着赛事全面展开,这场代表着国内群众桥牌最高水平的智力盛会,不仅是对运动员技艺与默契的终极考验,更是对“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理念的生动诠释。期待所有选手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尽展智慧与风采,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南方+记者 郭悦
十五运会罗湖赛委会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