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成立湾区学校活力联盟

广东教育头条 2025-10-29 18:28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2025年学术年会暨湾区学校活力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活动正式成立湾区学校活力联盟,并为首批21所联盟成员校授牌。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整体改进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是教育科学学院致力于高水平学术研究、高质量决策咨询、高层次社会服务的重要科研平台之一,在教育政策与规划、区域教育评价和学校改进等领域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咨政成果。

“今年,中心成功入选‘AMI智库(2025)’名单,标志着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卓泽林介绍,中心自2020年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学术年会,在发挥智库“思想策源”的价值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

本次成立湾区学校活力联盟,旨在通过搭建学术引领、实践驱动的“大学—中小学校”合作共同体,秉持“让每一所学校都充满活力”的愿景,助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们将通过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帮助优化基础教育生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整体改进,为其提供创新模式与长效机制,从而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教授胡劲松说。

活动上,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严钦熙作为联盟校代表致辞。胡劲松、卓泽林、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征为21所联盟成员校代表授牌,标志着“湾区学校活力联盟”正式成立。

本次大会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会议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学校活力创新”的主题开展讨论,吸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小学、教育机构等单位参与。

学校“活力”最终指向学生的成长

大会进行了5场主题报告,以及21场分论坛专题报告。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良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爽、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蔡敬新,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叶文梓分别围绕“学校活力的目标设计与兴发路径”“教育强国建设中提升集团学校活力的思考与策略”等主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同步发布了《湾区学校活力评估工作指南(框架草案)》。工作指南设计了学校活力评估的若干维度,提出通过自评机制挖掘学校特色方式,推动区域教育经验共享。

如何激发学校活力?

从香港直接资助学校实践,到佛山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从广州天河区的课改实践,到澳门中学的跨界融合;从东莞学校的生态化校园构建,到佛山、中山的课堂与空间重构……活动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校长们逐一分享了在一线学校探索的经验。

方征认为,学校的活力是发生在每一间教室里的教学创新和改革探索,激发学校活力,需要通过文化引领、课程创新、技术赋能、空间创设和制度保障等系统工程,最终落脚到学生成长与育人方式变革上。

“联盟的成立,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共研、共建、共享’的高端平台,将湾区学校活力探索从‘各自突破’推向‘协同推进’。”方征说,中心将依托省级新型智库平台,通过示范引领、学术赋能与共创共享等机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一线实践指明方向。

以下为学校活力联盟成员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有你认识的学校吗?来为Ta点亮爱心吧!(可多选) 香港华夏教育机构 澳门广大中学 香港汉华中学 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东莞市东莞中学 珠海市九洲中学 中山市南头镇民安小学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 深圳市荔园外国语教育集团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 东莞市厚街镇实验学校 佛山市汾江中学 中山市丽景学校 广州市培正中学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 肇庆市高要第一中学 阳江市阳东区金桂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学校 提交

南方+记者 陈理

通讯员 林美 常佳惠

编辑 余佩 张会玲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