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一场重要大会在江门鹤山召开——广东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现场会。会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江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各地级以上市相关部门、省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参会。
这场全省关注的大会为何在鹤山召开,又有何深意?
先从一个“光伏+建筑”示范项目说起。在鹤山址山镇莲珠新村,通过整村连片租赁村民房屋屋顶和村集体公共区域建设光伏设施,搭建全流程管理数字化平台,融入了岭南建筑特色元素,因地制宜布局光伏咖啡屋、光伏长廊、光伏车棚、光伏球场、光伏露营等特色化应用场景,打造近零碳示范村,实现“村民受益、集体增收、乡村变美”,可谓“一举三得”。
址山镇莲珠新村“光伏+建筑”示范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址山镇莲珠新村“光伏+建筑”示范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莲珠新村是鹤山的缩影。作为广东省首批25个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之一,鹤山积极探索县域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路径,坚持全方位统筹、下好规划布局“一盘棋”,坚持多领域创新、算好建设运营“经济账”,坚持多场景拓展、打好节能减排“先手牌”,基本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支持”的多方共建共赢格局,实现了分布式光伏规模效益和城乡风貌双提升。2024年1月至今,鹤山新增并网容量44.3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透过鹤山看江门。近年,江门加快打造国家硅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和产品进出口基地,并把硅能源产业链纳入市重点培育的15条产业链之一,在产业链中游光伏组件逐步形成了“光伏玻璃—电池片—胶膜—背板”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去年,江门将“光伏+建筑”纳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任务清单,以点带面推动区域连片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城乡建筑风貌典型案例,为全省“光伏+建筑”创新及应用贡献“江门样板”。
由此可见,在江门鹤山召开省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现场会,至少有三重用意:
交流互鉴。当天,各地相关部门、省相关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走进鹤山,实地观摩莲珠新村“光伏+建筑”示范项目、址山公园“光伏篮球场+储能+充电桩”综合能源项目、隆基绿能鹤山基地等项目,了解江门推进“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的创新思路和经验做法,通过交流与相互借鉴,加力提速推进试点工作,实现共同提升与发展。
隆基绿能鹤山基地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隆基绿能鹤山基地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推广经验。何为试点,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在全面实施某一项目、政策或措施前,进行局部试验和验证。自《广东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下称《试点方案》)印发以来,全省25个试点区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助推风貌提升的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会上,江门鹤山、梅州丰顺、河源东源、广州花都分别作经验交流发言,分享了风貌管控前置、应用场景拓展等经验。会议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总结推广试点先进经验,确保高效、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
冲刺动员。大力推进“光伏+建筑”应用,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具体抓手,是助推城乡建筑风貌提升的重要举措。《试点方案》提出,全省试点区域,2025年累计新增“光伏+建筑”项目总装机规模不少于175万千瓦,2026年不少于200万千瓦。进入冲刺期,会议指出,要努力在全省全面推广“光伏+建筑”应用,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提质增效,为各地指明了奋进方向。
更值得关注的是,站在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现场会吹响了江门县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冲锋号角。从莲珠新村“一举三得”到鹤山多方共建共赢,再到江门全产业链布局,为全省县域新能源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江门样板”。未来,期待江门上演更多“阳光变现”精彩戏码,用“光伏+建筑”拼出更多彩的县域高质量发展实景画。
评论员:任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