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上,拍摄于湛江的纪录片《海上大熊猫》引发国际关注,影片生动展现雷州湾中华白海豚保护成果,获法国媒体高度赞誉。
这部影片的成功亮相,也是湛江市委外办主动作为、协调国际合作的生动缩影。
纪录片扬帆出海
生态名片引国际赞誉
今年5月,为促成这一国际项目,市委外办联合宣传部门,协同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湛江圣华玻璃容器有限公司、法国驻穗总领馆及中国法国工商会等多方力量,克服资金筹措、跨国协调、海上拍摄等重重挑战,构建了涵盖外事协调、资源对接、资金运作、宣传推广及技术保障的完整支持体系,使拍摄得以顺利进行。
尼斯市副市长克里斯蒂安·阿米尔盛赞该片,认为它“为中法两国在生态保护领域合作开辟了崭新契机”。同时,由市委外办设计制作的中华白海豚胸针成为大会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获得参会嘉宾一致好评,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白海豚的灵动之美和湛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坚实步伐,更显著提升了湛江作为国际知名海洋城市的声誉。
乘着纪录片引发的国际关注,市委外办紧紧把握湛江与尼斯在地理位置和海洋生态禀赋方面的相似性,以“海洋”为媒,以“海豚”结缘,在市政府代表团出访法国期间,促成湛江市与法国尼斯市、叙西市签署加强交流合作备忘录,建立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关系,实现了湛江对法国际友好交流城市“零的突破”,为湛江与尼斯、叙西两市未来在文化旅游、蓝色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红树林修复显成效
湛江智慧登国际舞台
在国际舞台上,湛江海洋生态保护的实践同样引人注目。针对湛江最大无人岛罗斗沙岛因侵蚀持续缩小的困境,当地投入300万元财政资金,在百亩滩涂上种植了5万株红树林及耐盐植被。该生态体系成功经受住了17级超强台风“摩羯”的严峻考验,仅5%红树倒伏,整体生态韧性得到有力验证。
市委外办敏锐地抓住这一成功实践,将其修复案例《湛江应对海平面上升:希望与生态修复的故事》推向联合国海洋大会,受到法国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为全球濒危岛屿保护提供了宝贵范例,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湛江智慧。
以助推海洋生态绿色发展为抓手,市委外办积极发挥协调枢纽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引导外国驻穗领事官员、外企和外国友人等参与湛江海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携手公益组织和圣华玻璃、巴斯夫、宝钢等企业,共同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今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法国驻穗总领事福希玮、中法工商会(CCIFC)等国际组织和官员也加入了湛江红树林基地的植树活动,一起擦亮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其中,湛江市法资企业圣华玻璃两年内完成了1万棵红树林种植目标,未来还将与中法工商会合作种植10万棵。
此外,市委外办还积极拓展区域合作,邀请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多国驻穗领馆官员来湛出席广东水博会和广东—东盟产业国际合作联盟暨湛江临港经济区联合招商大会,助力推进海洋经济领域国际合作和绿色发展。
下一步,市委外办将继续立足外事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外事资源多、平台广、联动强优势,积极主动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持续深化海洋领域国际对话,推动海洋开放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为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劲的“外事力量”。
撰文:钟茵 通讯员 李中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