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的城市肌理中跳动着民生与发展的双重脉搏。
作为深圳市中心区,福田以仅78.66平方公里的面积,承载着高密度的人口、海量的经济活动与丰富多元的城市功能。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福田区如何破局?“红色引擎”驱动发展车轮滚滚向前,党建引领擘画崭新蓝图是这座城区跨越式发展的新密码。
从楼宇林立的中央商务区,到创新涌动的科技园区,从热火朝天的重大项目工地,到活力迸发的消费商圈,鲜红党旗飘扬之处,便是福田经济脉搏强劲跳动之所。
一年来,福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一线、项目前沿,通过党员先锋带头、党建联盟联动,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创新实践。无论是华强北构建“党建引领—链企协同—全球布局”的供应链韧性体系,还是福保街道率先破题党建引领国际化人才服务,抑或是园岭街道主动制造场景,盘活四十年老街成为“万人迷”,党建引领始终贯穿发展脉络,让每一个发展节点都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红色引擎的强劲驱动下,福田正以拼的干劲、抢的状态、实的作风,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产业链党建是基层党建的新命题,也是探索党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
将组织堡垒建在链上、将协同发展融在链上、将服务资源聚在链上、将科技创新抓在链上……产业链党建这场关于组织方式、要素供给、服务力量等方面的崭新变革,正在为福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红色引擎”。
今年,福田区以“链式党建”破题产业升级,将党组织嵌入产业链关键节点,推动“8+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党组织应建尽建、应联尽联、应纳尽纳,常态化开展要素对接,打通产业上下游。
在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依托“小个专”党委组建党建联盟,吸引14家联盟企业参与,通过党建引领全链条资源整合。其中“三圈融合”模式构建起一公里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生态圈,从芯片设计到终端组装的所有环节均可在园区内完成,这种“超级磁场”效应使11万家商事主体实现要素无障碍流动,2024年总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
面对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福保街道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索“功能型党支部+项目化”运作模式,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成立10个功能型党支部,覆盖200余家产业链企业。金融党支部突破性落地深圳首单港资企业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紫晟科技解决100万元融资难题;人工智能党支部助力鲲云科技项目成为深圳唯一入选工信部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的新兴产业项目。“支部建在项目上”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技术攻关优势,党支部以项目为纽带、以需求为导向,在资源整合、难题攻克、协同推进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传统产业的“老树新枝”同样离不开党建赋能。园岭街道八卦一路美食街通过“宣文旅商”专班机制,将党建链与商业链深度融合:党员攻坚队优化导视系统,商会党支部带动商户“包干到户”改造,“三色管理”机制将空置率从6%降至3.25%。“党建+烟火气”的更新模式,为城市老旧街区改造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解决方案。
当下,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各级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主导者和推进者,肩负着构建人才“新高地”,积蓄发展“新动能”的重大责任。首善之区福田破解人才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构建了“评价—培育—服务—保障”全周期生态体系。
今年,福田于全国首创“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实效制”四维评价体系,彻底打破“四唯”壁垒:“成就制”让顶尖人才“即来即享”,“积分制”量化青年人才贡献,“举荐制”覆盖特殊人才,“实效制”以实际贡献为标尺。通过四维评价体系,一流学者、青年才俊、产业精英乃至“偏才怪才”在福田都能得到有效的识别。
人才培育层面,“河套第一课”系列培训开创了国际化党建新范式。该培训以“三精准”模式(对象、需求、供给)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外籍及港澳学员占比达30%,课程设置既包含深港合作战略解读,又涵盖跨文化沟通实务,形成“理论铸魂+实践育人”的培养体系。更具创新性的是“三化”教学模式:数字化赋能构建线上学习资源库,场景化教学融入3D裸眼展示,闭环化管理形成“认知—技能—实践”完整链路,三期培训吸引线下130余人、线上超600人次参与,人才落户咨询量环比增长30%。
安居才能乐业,福田区委组织部牵头探索实施“福居计划”,全市首创构建“四个一点+三个协同”的双轨制新型产业人才居住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人才安居面临的“房租贵、住得远、换房难”的问题。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福田通过政府组织配租住房、市场主体筹集房源等保障途径,创新实施“四个一点”运营管理模式(“个人拿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运营机构让一点”),在软服业较为集中的新一代产业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推出300余套“拎包入住”的政府保障性住房等。
灵活化、多元化的“福居计划”,实现产业人才安居由单一的住房供应向体系化生态化的居住服务迈进,让福田成为人才“来了就不想走”的家园。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关键在服务。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让治理扎根泥土、接足地气。
面对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难题,福田区委组织部以党建为引领,与“百千万工程”谋划结合,构建社区“画像”模型,通过科学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
福田区社区“精准画像+分类施治”模式以党建为“导航仪”,以社情社貌为“刻度尺”,构建了“调研—分类—治理—提升”的闭环体系,通过整合区委组织部、街道等力量,对92个社区开展全周期调研,围绕区位空间、人口结构等要素建立画像指标体系,将社区分为8个类型,形成“一社区一方案”治理策略,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判”转型,为社区在产业经济发展、精细化治理等方面提供了治理思路。
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福田被转化为“最快一公里”。
在福田,民意速办机制落实“10—30—24”民生诉求快速响应机制。2024年民意速办工单“10分钟响应率”“30分钟反馈率”均达到97%以上,“紧急工单24小时办结率”达85%。其中,接收安全隐患类诉求工单12390件,均得到及时响应。在党员先锋牵头下,福田组织开展“党员服务市集”912场次,现场听取回应7565个民生诉求。更具突破性的是沙头街道的龙门式智能立体停车库项目,通过指导街道党工委创新构建党建联席共建、代表委员参谋、居民群众参与的“三级联动”模式,盘活4处闲置空地,政府“零投入”实现车位扩容89.5%至182个,取车仅需60秒,单车位成本较传统方式下降100%以上,为破解城市空间瓶颈提供了标杆示范。
城中村治理向来是老大难问题,福田则通过“友好型”社区建设赋予老城区新活力。
福保街道石厦社区推动集体经济参与治理服务改革,打造“大榕树福宝宝乐园”;沙头街道在寒暑假期开展1190场公益活动,服务超2万人次;华富街道田面社区组建1097人的志愿队伍,开展435次便民服务。梅林街道的“书记茶话会”机制更实现四级书记与居民共商共治,打造“暖蜂一条街”解决骑手“充电难”,组建“先‘蜂’志愿服务队”作为城市治理“流动探头”,这种“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模式,让城中村从治理难点变成服务亮点。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路上,福田始终保持着“破题”的勇气与“解题”的智慧。福田的实践证明,党建引领并非简单的组织覆盖,而是要扎根城区实际,将地缘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未来,福田也将让善治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输出更多可借鉴的“福田经验”。
撰文:徐峰 摄影:朱洪波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