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播村往文楼圩方向,沿罗江两岸,水利景观一体的风景带令人心旷神怡;白梅江口桥东面岭顶,一座全木结构高大雄伟的红塔——“好心文化楼”屹立在罗江边的山头上,高梁大柱、飞檐翘角,在群山环绕中十分醒目。
这里是文楼镇,位于茂名化州市西北部,地处粤桂两省(区)三市(县)交界处。
近年来,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在由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文楼镇充分发挥全省典型镇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乡镇协同发展,让经济强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楼镇位于茂名化州市西北部,地处粤桂两省(区)三市(县)交界处。
文楼镇位于茂名化州市西北部,地处粤桂两省(区)三市(县)交界处。
产业振兴
打造“文楼淮山”品牌,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
文楼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知这一道理,进驻后迅速展开全面调研,深入挖掘文楼镇的产业潜力。
文楼镇位于粤桂两省(区)三市交会处,素有“森林小镇”美誉,这里有飞鹅岭自然保护区、那播下水马吊须瀑布等壮美秀丽的山水风光,也有那训天堂村鬼儿堂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那播白梅书院、新德驷马大屋等人文景观。
对此,工作队主动协调、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基于现有资源禀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为镇域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
镇党委政府瞄准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白梅书院、上善水坝、好心文化楼等特色资源,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广泛宣传推广,努力提升其知名度,将这些资源打造成极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点。同时,推动古老建筑的修缮工作,建设特色农家乐,精心规划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观光旅游,那播村的人气不断提升。
发展特色农产业,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工作队对文楼淮山进行科学检测,创立“文楼淮山”品牌。陈伯虎供图
工作队对文楼淮山进行科学检测,创立“文楼淮山”品牌。陈伯虎供图
在新德村,村道两旁的水稻刚开始抽穗泛黄,部分村民忙着做水稻田间管理,另一部分村民开始为下一批作物做准备——选好淮山种。
淮山,在文楼镇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这里的淮山口感优质、品质独特。然而,工作队发现,此前由于缺乏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淮山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联合农技特派员团队,对文楼淮山进行科学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创立“文楼淮山”品牌,极大提升文楼淮山的市场影响力。
同时,工作队积极倡议帮扶组团单位开展消费帮扶,“去年我们全村种了200多亩淮山,有了工作队的帮忙,基本销售完了。”新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伯虎说。
省烟草专卖局驻文楼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廖振鹏告诉记者,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帮助文楼淮山走出茂名,走向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市民餐桌。截至目前,组团单位累计帮扶消费淮山约3万斤,销售额近25万元。
就业帮扶
引进服装公司,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就业乃民生之本,对于文楼镇而言,解决就业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文楼镇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为改变这一现状,工作队秉持“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致力于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那播村,曾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交通不便、产业单一,村民收入微薄。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工作队发现服装加工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适配当地实际。
那播村文楼佳丰服装公司,工人们正在熟练作业。
那播村文楼佳丰服装公司,工人们正在熟练作业。
那播村文楼佳丰服装公司,就是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牵线下引进的。走进公司,见到工人们忙碌正酣, 手指熟练地在缝纫机上翻飞,操纵着针线在布料上来回穿梭。
黄艳华是隔壁那楼村村民,也是该公司的老员工,由于需要照顾80多岁的家公和生病的小叔子,她无法外出打工,进入佳丰服装公司上班让她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我在这里工作四五年了,现在做到了组长,工资保底7000元一个月,我很开心,既可以照顾家庭又有一笔收入。”黄艳华笑得很腼腆。
佳丰服装公司负责人雷必华说,公司最多的时候有130多名工人,都是那播附近的村民,骑车上班都在15分钟以内,采取计件工资,一般一个月有3000到4000元,技术熟练的一个月可达8000元到10000元。
“制衣厂不仅让村民就近就业,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那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杰说,那播全村4700多人,常住人口约一半,留守在村里的村民主要靠务农,收入不稳定,有了制衣厂,村民多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们又投入资金推动建设那播佳丰制衣厂二期项目动工建设,进一步扩大产能。”廖振鹏说,省烟草专卖局驻镇帮镇扶村捐赠资金投入560万元,新建2800平方米两层混凝土结构厂房一幢及相关配套设施。
据廖振鹏介绍,待那播制衣厂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当地贡献税收超2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提供400个就业岗位,工人年均收入可达5万元。解决了农村妇女务工与照顾家庭两难的困境,真正让更多村民达成“家门口务工”的目标。
另外,针对低收入人群,工作队通过实地走访易返贫户,精准剖析返贫风险,设置公益岗位并实施工作奖补措施,鼓励具备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低保户踊跃参与村内公益活动,如街道清洁、杂草清除、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其中,省烟草专卖局在那播设立公益岗位(村级保洁员)12个,双坡村9个,2024年至今已累计发放公益性奖补金额达16.2万元,有效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
多方协同
软硬设施齐发力,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楼镇航拍图。
文楼镇航拍图。
产业与就业帮扶外,工作队还从多个方面发力,助推文楼镇实现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烟草专卖局积极筹措资金1267万元,新建了那播图书馆、升级改造文楼中学、文楼中心小学跑道等校园美化工程;建设了那播平和村文化广场、倒流村和桥头湾文化广场、双坡村“一河两岸”生态圈以及道路硬化等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双坡甘垌村是一个省际边界村,沿着省道S277向广西陆川县石窝镇方向,街道两侧存在较多违章搭建,风格杂乱无章,影响美观,乡村风貌缺乏省界文化特色。借着茂名“粤桂边界风貌走廊”规划建设的机遇,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加持下,甘垌村正着力打造省际廊道上的文化地标,让百年古厝在交通动脉建设中焕发新生,实现村容村貌改造升级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向赋能。
那播小学,原来是只有一栋教学楼的破乱不堪的小学,工作队进驻后,省烟草专卖局累计投入265万元用于校园美化提升,并积极带动社会资金131.3万元参与校园建设,那播小学摇身一变成为了现在拥有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在建)、教师宿舍楼、运动场等设施齐全的“最美村小学”。
那播村、双坡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重点,全面清理村庄内外垃圾杂物、沟渠池塘淤泥、畜禽养殖粪污,拆除乱搭乱建、废弃建筑、广告牌匾等。通过整治,那播村、双坡村成功将昔日垃圾堆放点改造成美丽的小花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工作队重视对基层队伍的建设帮扶,省科学院、省烟草专卖局与文楼镇三方共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省、市、县各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党支部及广东省科学院及其下属单位党支部多次深入文楼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学共建活动、专题党课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
此外,省烟草专卖局累计投入资金55万元,用于那播村精心设计、修建党建和乡村振兴宣传墙报、自然村标等,昔日破败的村庄环境焕然一新,红色主题标语和墙绘成为村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播村党支部也因此先后荣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三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经过工作队的不懈努力,文楼镇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昔日居民为谋生计被迫外出务工的穷乡僻壤,转变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那播村、双坡村群众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初步构建起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帮扶模式,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廖振鹏表示,还将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文楼镇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采写:南方+记者 黄进 张子俊 彭琳
摄影:南方+记者 杨建雄(除署名外)
统筹:彭琳 刘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