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霞山区开展第四批风貌管控提升点位建设成果调研活动
我们一起来看看霞山各街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霞山10个街道风貌改造升级!你觉得哪个最赞?(可多选) 工农街道霞山村小公园 友谊街道“高佬铺”标识牌 建设街道南柳村文化楼篮球场 东新街道东山村“花美东山”改造 新兴街道军旅融合风貌带 海头街道城乡融合绿美示范点 新园街道华信路口袋公园 海滨街道观海长廊红树林生态地标 爱国街道爱国苑主题公园 解放街道儿童公园周边人行道绿化 提交
工农街道霞山村小公园
霞山东村21号原是区春丰食品有限公司宿舍平房,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年久失修、破旧不堪,随时有倒塌风险,属于严重危房隐患,但因土地权属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危房迟迟未能拆除。工农街道联合多方工作力量,顺利拆除了危房,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为解决村内无公共休闲场所的问题,工农街道首先统筹协调、多方联动,积极动员居民“出资出力出技术”,凝聚共建合力;随后立足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拆除危房后的闲置地块,将其改造建设成兼具休憩、健身、交往功能的街角小公园,切实把公共空间建在村民身边,携手描绘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和谐美丽的城乡新画卷。
改造前
改造后
友谊街道“高佬铺”标识牌
友谊一横路与建新东路交汇处的标识牌,标注着“高佬铺”。其源于20世纪50年代,市商业部门为服务周边居民,在霞山村南路口开便民杂货铺,因店内一位一米八高、热情的售货员,被亲切称作“高佬铺”,成为霞山老一辈的地域标识。70年代中期店铺消失,记忆仅靠口述传承,面临断层。为传承故事、唤醒老街活力,在原址附近改造打造文化地标,且凝聚多方力量建成:区城综局实施友谊一横路“白改黑”,将水泥路改沥青路,提升通行体验;街道绘制融入“高佬铺”元素的墙绘,呼应地标;中交上海航道局帮扶建设“高佬铺”雕塑。最终再现老街风貌,为引客兴商奠基。
改造前
改造后
建设街道南柳村文化楼篮球场
南柳村文化楼篮球场是村民运动、休闲及举办活动的核心场所,承载着深厚乡情与乡村记忆。此前,这片场地破败不堪:地面凹凸不平,既影响村民通行,周边垃圾乱堆、杂草丛生,环境杂乱,严重破坏村庄风貌。为此,南柳村对场地进行全面翻新:填平并夯实坑洼地面,铺设平整防滑的运动材质,打造出安全舒适的篮球场地。同时,在周边增设休闲健身器材——既有供老人锻炼的太极揉推器、腰背按摩器,也有供孩童玩耍的秋千、跷跷板,可满足不同年龄段村民需求。如今的篮球场四季绿意盎然,不仅是村庄的亮丽风景线,更成了村民乐园。
改造前
改造后
东新街道东山村“花美东山”改造
东山村针对村口至东山村二路一带进行风貌提升设计,围绕“花美东山”的主题,在村口打造出一片色彩鲜明、朝气蓬勃的新景象。重点对老旧房屋外立面进行彩绘增色,统一商铺招牌外观设计,更新花坛绿植与鲜花。同时,综合村民的意见和日常使用需求,在停车场加装智能充电桩,不仅为群众带来充电的便利,还为村集体创造每年12万元收入。由于东山村的风貌提升点位仅是典型村整体升级改造方案的一部分,后续村内仍将迎来更多融入群众生活的升级改造,以满足群众日常需求,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改造前
改造后
新兴街道军旅融合风貌带
新兴街道打造一条以“南海舰队军旅文化”和“军民融合”为主题的风貌提升示范带。重点打造以市三十七小门口为核心的“拥军薪火角”,通过大型3D墙绘生动呈现少先队员向海军致敬的场景,传递崇军爱国情感;同步沿线布置军旅知识科普展陈,系统介绍人民海军发展历程与装备知识,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通过“软文化”与“硬设施”有机结合,不仅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成功将文明北一路打造成体现 “军民鱼水情” 的示范街区。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集国防教育、文化体验、休闲漫步于一体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改造前
改造后
海头街道城乡融合绿美示范点
西厅外村池塘周边荒草丛生,池塘内部水体黑臭,村民长期缺乏休闲娱乐场所。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风貌,西厅外村聚焦村前鱼塘周边区域开展风貌提升改造,总占地面积约7亩(含池塘),投入资金约65万元。改造内容包括:拆除旧农贸市场铁棚及杂乱摊位,拟搬迁新建农贸市场,腾出文化楼前场地;新建2米宽、总长约186米的环鱼塘休闲观光步道,沿步道打造党建宣传栏8个,方便村民日常散步及游览;打造约1800m²绿化景观,并在周边房屋完成约800m²墙体彩绘,丰富场景视觉层次;同步安装围栏等安全防护设施、路灯等照明设备,兼顾安全性与美观性。改造后,该风貌点位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为村民提供了集宣传、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优质公共空间。
改造前
改造后
新园街道华信路口袋公园
新园街道联合银苑社区“社区合伙人”,聚焦城市化“剩余空间”利用问题,统筹盘活辖区闲置土地。本次口袋公园建设零政府资金投入,由“社区合伙人”通过社企全资众筹推进,实现社区“边角料”空间再生与可持续发展。以“橙色活力”为核心主题,将闲置空间打造成集时代记忆、健身功能、创意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特色公共空间,既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新去处,也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宝藏空间”。具体施工分三部分:一是基础整治,清除清运杂草、灌木及枯树,同步刨土,奠定平整洁净基础;二是景观升级,通过墙面与地面道路彩绘,提升公园颜值与活力;三是功能完善,安装文化宣传栏与健身器材,满足居民信息获取、文化交流及健身需求,实现实用性与观赏性融合,提升居民幸福感。
改造前
改造后
海滨街道观海长廊红树林生态地标
霞山观海长廊红树林湿地公园分六大功能区,从北至南依次布局陆上观景道、410 米长的海上木质栈道、海上观景平台、人龙舞雕塑标志、红树林湿地保育区等。其中,38个人型雕塑组成的人龙舞标志,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为生态景观注入深厚文化底蕴。海上栈道沿途设置物种科普牌,融合观光、打卡、亲水互动等功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湿地魅力。
园内核心地标观鸟平台以 “科普+文旅”模式运营,600平方米建筑分三层打造多元体验:一层220平方米科普互动区设AR模拟、沙盘展示等板块,搭配轻餐饮休闲场景;二层270平方米静态书吧藏书2万册,户外180平方米空间配套文化消费设施;三层观鸟打卡点配备专业设备,可360度览景观鸟,秋冬季节数百种候鸟在此越冬,成为爱鸟人士的打卡胜地。爱鸟之屋节点巧用公园空地,以红树林树叶为元素构建特色构筑物,配套互动装置、科普牌及休憩设施,依托栈道与绿地游径衔接观鸟平台,形成“室内科普+户外体验” 的生态教育闭环。
改造前
改造后
爱国街道爱国苑主题公园
爱国苑主题公园,位于创新二巷92-98号,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于2019年建成,配套健身器材、小沙池、小花池、木制坐椅、跑道、宣传长廊等各类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各种文体活动场所。但由于年久未修,出现了健身器械损坏、塑胶跑道起皮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爱国街道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后,开展爱国苑主题公园修缮改造项目,提升公园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以 “微更新”换 “大不同”,从基础设施到景观环境进行全方位优化,提升主题公园的实用性和舒适度。整体背景为 “蓝白”色调,既呼应湛江滨海城市独特禀赋,又营造开阔、宁 静、现代的视觉感受,打造“清爽洪屋”新名片。老旧墙面进行墙绘美化,更新宣传长廊内容,改善朗读亭周围环境,营造文明和谐社区的浓厚范围;拆除荒废沙池,改建休憩凉亭,增添休闲座椅8个,改造周边树池,扩大便民休息空间;维修运动器材,重刷跑道彩胶,消除安全隐患。洪屋老旧街区公园的“微改造”,拉近了邻里关系,实现了居民生活舒适度 “大提升”。
改造前
改造后
解放街道儿童公园周边人行道绿化
儿童公园是承载城市亲子欢乐时光的核心公共空间,每逢节假日便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点。但公园周边人行道花坛存在明显治理短板,植被因养护缺失杂乱无序,公共区域乱拉乱挂频发,且缺乏休憩座椅。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解放街道联合区城综局等部门启动儿童公园周边人行道绿化项目,同时发动湛江邮政公司、市中旅公司等社会力量资助,通过景观升级与功能优化,打造生态与便民兼具的活力空间。如今公园周边实现绿化、休憩、风貌、设施全方位改善,人行道安装了石凳、更换了花基瓷砖,补齐休憩功能;花坛绿植长势规整,为区域添生机;公园外围有童趣风格艺术墙彩绘,呈现神话人物与自然景观;还参照邮票、邮筒等邮政元素打造主题打卡点,新增互动体验。此外,街道正积极协调区城综局、霞兴集团,推进路边夜市谋划工作,以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改造前
改造后
一个个点位的变化
生动展现了霞山区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
在城乡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改善、
文化传承创新、绿美生态建设
等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效
南方+记者 陈思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