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郁南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保护区内开展长鬣蜥专项调查中,取得一项重要成果:确认区内存在一个种群结构稳定、数量可观的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野生种群。此次发现是同乐大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调查团队在同乐大山片区,通过样线法进行夜间调查时,多次观测到长鬣蜥个体。在大约4公里长的样线中,共发现实体16条,涵盖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包括成体(4条)、亚成体(9条)和幼体(3条),这表明该种群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且世代完整,是一个健康、稳定的定居种群。
长鬣蜥,俗称“中国水龙”,是我国体型较大的特有鬣蜥科物种,因其对栖息地水质和森林质量要求极高,被视为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Flagship species)和指示物种(Indicator species)。
调查团队表示,此次在同乐大山片区发现其稳定种群,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一是印证了同乐大山片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该种群的稳定存在,有力证明了同乐大山片区森林植被茂密、水源清洁、生态系统完整健康,保护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二是丰富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长鬣蜥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评为“易危(VU)”,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此发现显著提升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三是提供了重要的种群本底数据, 该种群为研究长鬣蜥在粤西地区的分布、生态习性及种群动态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科研基地,对物种的全国性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熊凯平 张健珍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