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客户杨女士遭遇虚拟币投资骗局,浙商银行惠州分行及时识破,并积极协助其止损。杨女士醒悟之后,连连感谢该行的专业指导,并送上印有“银行温情暖人心,反诈先锋护财产”的锦旗致谢。
发现异常:银龄客户焦虑神情引警觉
8月21日,杨女士前往浙商银行惠州分行营业部办理业务。考虑到杨女士为银龄人士,大堂经理第一时间递上热水。在短暂接触中,大堂经理敏锐地观察到,她在等候期间神色格外焦虑,不仅频繁查看手机微信,还面露难色、坐立不安。这些异常举动立即引起了大堂经理的警觉,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大堂经理引导杨女士前往反诈宣传区,耐心沟通以探寻背后原因。
随后,杨女士向大堂经理介绍,她此前通过微信认识了几名所谓的“虚拟币投资讲师”,并按照对方指引多次转账,累计“投资”金额达10万元。初期“投资”的“返利”到账速度较快,但近期这些讲师以“虚拟币价格下行”为由,告知其“返利”无法到账。同时,还以各种话术施压,比如“再不追加投资10万元,此前投入的资金也无法回本”“钱存在银行,万一银行倒闭就追不回来了”,以此诱导杨女士继续转账。
此外,杨女士还提到,其手机中安装了一款APP,曾与上述讲师通过微信、现金等渠道参与所谓的投资,7月4日曾成功提现过一笔资金,但后续追加的投资款项至今仍未到账。
专业拆解:识破“高收益”骗局套路
结合杨女士介绍的情况和反诈经验,大堂经理迅速判断杨女士正遭遇典型的虚拟币投资诈骗。为让她清晰认知骗局,大堂经理首先明确指出,其手机中的APP为虚假网络投资平台,随后详细拆解了该骗局的“三级获利”推广模式——即通过发展注册会员、推介虚假投资项目,以“超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资金,本质是典型的诈骗手段。
为进一步佐证,大堂经理向杨女士展示了公安机关发布的多起同类虚拟币投资诈骗案例,并将案例中的诈骗话术、“内部信息”包装、“投资收益”造假、“招商聚餐”引流等套路,与杨女士手机中讲师发送的内容逐一对比。直观的案例让杨女士意识到自己陷入骗局,大堂经理随即明确阻止其继续追加投资,并建议她立即报警处理,同时承诺“浙商银行惠州分行将全程陪同她应对后续事宜”,缓解其焦虑情绪。
考虑到杨女士受诈骗话术影响,对“银行存款安全性”存在误解,大堂经理还专门向她普及了存款保险制度,明确告知“合法银行存款受存款保险保障,不存在‘银行倒闭无法追回’的情况”;并解析了诈骗分子常用的“沉没成本”陷阱——即利用受害者“不愿放弃前期投入”的心理,诱导其持续追加资金,最终造成更大损失。
机制支撑:常态化反诈筑牢安全防线
在大堂经理的耐心劝导和专业指引下,杨女士彻底醒悟,明确表示“不会再参与任何虚拟币投资”。为感谢银行守护其财产安全,几天后特意定制锦旗送到分行。最终,在大堂经理的建议下,杨女士将名下资金办理了定期存单,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
此次成功阻止骗局、挽回客户潜在损失并非偶然,浙商银行惠州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已建立并落实常态化反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最新诈骗手段、反诈政策及案例,确保一线工作人员具备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专业的应对技巧。
“这面锦旗既是客户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该负责人表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浙商银行惠州分行将进一步升级反诈防控体系,依托行内反诈志愿者工作室,持续走进社区、企业、工厂等场景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帮助群众学好‘反诈必修课’,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助公众守护好‘钱袋子’。”
此次事件不仅体现了浙商银行惠州分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也为金融机构参与反诈工作提供了生动实践——通过“前端识别、中端劝阻、后端科普”的全链条服务,将反诈工作融入日常服务,发挥金融机构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的“前哨”作用。
撰文:黄淑华 刘光明宝
图片:浙商银行惠州分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