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河到广宁
路程跨越近300里
三年帮扶工作的道路上
他们已用心用情用力
奔跑了500多天
为切实把推动承接产业
有序转移对口帮扶协作
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天河区与广宁县“牵手”结对
于2023年6月
选派精干力量到广宁县挂职
两地正式结成对口帮扶协作关系
自此,天河与广宁
就像山与海一样
心心相印,携手并进
“以广宁所需,尽天河所能”
成为工作队的生动写照
天河、广宁两地自建立
对口帮扶协作关系以来
在天河驻广宁工作队的紧密协作下
充分将天河区的市场、技术、
产业、人才等资源优势有机结合
奋力推进各项帮扶工作
截至目前,天河区累计
划拨725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广宁县
切实推动广宁县“百千万工程”
加力提速增效
一年多以来,天河-广宁两地政府高度重视对口产业协作工作,双方落实“双主体”责任,党政联席会议及工作协调机制高效运转,共同研究制定帮扶工作总体方案、合作园区建设方案及帮扶协作政策措施,先后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为两地构建高效协同开展帮扶协作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合作对接,积极搭建两地产业协作桥梁
2024年,广宁-天河两地开展部门交流合作以及考察调研活动达50余次,在产业协作、民生事业等多个领域签订合作协议。今年精心组织广宁5个关键部门7名优秀干部前往天河区学习深造,汲取先进经验,提升业务能力,并邀请了天河区在医疗、政务服务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到广宁开展专题培训授课,持续搭建起广宁与天河之间的交流合作桥梁。
“从拿地至今,仅用了4至5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动工,整个过程很顺畅。广宁营商环境优越,尤其是政府的‘双容双承诺’政策,给予了企业有力的支持和服务。”麒骏鸿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月,广东麒骏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年产4000万个塑料泵头建设项目落地广宁县高新工业园区(二期),这是今年天河区-广宁县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中引进的项目之一,占地20亩,计划总投资6850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38亿元。实现拿地即建设,4个月见证“广宁速度”。
▲广东麒骏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效果图
今年在天河区还成功举办了广宁(天河)食品加工产业招商推介会,组织广宁企业参加广州博览会和广东种业博览会、天河区对口帮扶地区引资引智引技产业推介会等。
据统计,今年累计推动广宁全县引进工业、农业、文旅等项目36个,预计总投资61.851亿元。其中,从广州市转移项目6个,超亿元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28.32亿元。
加速推动“反向飞地”建设。围绕县委“421”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以产业协作为重点,今年在天河区成立广宁(天河)科技创新“反向飞地”招商中心,成功转移天河区2个亿元项目落地广宁县。
今年12月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暨企业孵化培育基地(华南A谷)设立“天河-广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反向飞地)”,首批广东康帝绿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领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农业企业递交意向入驻协议。
“借助‘反向飞地’以及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金颖孵化器的平台优势,能够实现科技、金融、人才和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广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入驻企业纷纷表示。
此外,天河驻广宁工作队还协助深化广宁县农产品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做实广宁优质土特产文章。
着力优化营商投资环境。结对以来,组织两地部门针对广宁营商投资环境制约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行互访交流,借助天河区先进经验,促成广宁县与河南等5个省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建立了“百千万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审查机制,有力促进了产业招引。
积极推动央地合作。与位于天河区的中国中检广东公司达成合作,投资1亿元将建设的中国中检驻广宁检验认证服务基地,推动广宁竹笋、潭布番薯等优质“土特产”达到国际化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加快形成知名品牌效应,目前正推动“广宁优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广宁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是做好广宁土特产文章的一次重要契机,通过认证标准,能够加快形成知名品牌效应,得以让广宁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广宁某农业专业合作社认为。
2023年,天河广宁合作共建产业有序转移平台-穗宁智谷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15000亩,以对口协作、履行“双主体”责任为原则,两地共同参与园区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园区配套服务和营商投资环境共建等重点领域工作。
当前,正加快推动高新三期A、B区和官步片区开发建设。其中,总投资2.75亿元、总面积1195亩的三期已完成征地1065亩,基本完成土方工程,2025年可以承载项目落地,官步片区已开始动工建设。
此外,园区荔洞、首约片区已建成运营,重点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引导有意向进行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增资扩产、产品研发转化的企业入驻,穗宁智谷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55个。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建立农业产业稳定产销对接机制,双方供销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天河供销联社各经营网点和广州市迎春花市等活动平台,以及工会、文旅等带动消费,实现“借船出海”。截至目前,累计消费帮扶超千万元。
天河优质笋竹“吊丝丹”成功引种广宁。目前在广宁县坑口镇建设1个种植示范基地,6个镇引种笋苗已超千棵,大部分试种点种植效果良好,9月与广东南洋长胜酒店有限公司成功达成订单合作意向,打通产销渠道,逐步实现“订单式”种植。明年在广州市沙东有利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继续在排沙和坑口扩大种植100亩,目前在申请产品“商标”。
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通过“村村结对”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广宁扩大“吊丝丹”笋竹种植面积,辐射带动、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组织或合作社的形式积极参与种植和销售,推动广宁县竹笋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鸭绿江香鱼创始人纪连云老师亲自督导和华南师范大学智慧渔业团队科技助力下,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培育,3万尾鸭绿江香鱼全季候养殖圆满成功。镀锌帆布池里养殖着密密麻麻的香鱼,活泼而生猛,原本3克重的香鱼都能长到了150克重,不由得让专家感叹一句,“云山里简直是香鱼的第二个故乡”!
香鱼养殖项目从牵线搭桥、学习养殖技术、实地调研、育苗运输到试养殖,全程仅用8天的时间。参与其中的负责人莫耀斌表示,能有这样的推进速度,离不开天河驻广宁工作队及政府等多方大力支持。
今年8月,肇庆市龙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广宁县注册成立,并在工作队和华南师范大学团队的支持和指引下,在广州南沙建设2000㎡孵化基地。11月24日,龙乾公司代表广宁参加第五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赤坑“香鱼”亮相水产种业“广交会”。目前,正在谋划扩大赤坑镇香鱼养殖基地规模和推动示范点建设。
今年2月,天河区与广宁县两地文广旅体部门深度合作,在天河迎春花市非遗嘉年华“龙腾狮跃”策划广宁专场展演,向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展现了广宁县独特的历史人文等丰富旅游资源。
此外,还组织参加2024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支持举办2024年“竹海迎万客·聚力百千万”竹文化旅游季暨产业帮扶推介会。今年重点支持协作开展第十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精英赛)、百公里骑行活动、古水河徒步大会和2024年“天河-广宁”村BA篮球赛等多个文旅系列活动,助力广宁文旅高质量发展。
▲江先梅 摄
助力典型镇村建设。通过协调广州市的高水平专业设计团队等力量参与典型镇村规划设计,今年帮扶建设“红色江美”农耕体验园、罗帷村农业综合体示范项目以及蒙坑村毕碌公园。
“现在农村环境建设得越来越好了,那些房子、道路,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很美观,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我觉得生活在这里很幸福。”蒙坑村村民说。
▲蒙坑村毕碌公园
村村结对聚合力,强村富民促振兴。天河区长湴股份合作经济联社与广宁县江美村、广州市沙东有利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宁县扶罗村与结对共建后,开展多次互访交流,并签订合作意向协议。今年除捐赠优质种源种苗外,长湴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另外捐赠10万元在江美村共建村公园。
两个天河区综合实力强的村集体经济企业与广宁县典型村结对共建,将进一步深化党建、特色产业、文旅发展以及其它领域交流合作。
助力教育医疗补短板。天河区积极为广宁县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无偿为广宁全县29所学校提供一批价值为270多万元的设施设备,支持281万元帮扶资金完善广宁县城东学校和第八小学设施设备建设。同时,推动两地学生开展双向研学活动,促成天河区与广宁县城东学校等5所学校达成结对帮扶。
“通过开展双向研学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提升平台,有效助力学生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广宁某结对帮扶学校表示。
两地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形成结对帮扶共建关系,今年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班40多场次,安排广宁医疗骨干到天河区进修培训30多人次,组织专家到宁开展现场带教及坐诊16人次,为广宁培养一批医疗人才,并积极帮扶建设县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以及皮肤专科等,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交流。
据悉,今年为广宁全县医疗机构引进先进医疗技术项目6个,开展新项目12项,有效提升县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珠江流水情深,天河广宁谊长
一年多来
通过天河区对口帮扶协作
广宁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迈开了新步伐
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广宁更加深入、更加充分融入大湾区
2025年
天河、广宁两地将继续
结对同行,携手共建
“以广宁所需,尽天河所能”
深化双方更广领域、更高层次、
更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
着力实现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携手书写帮扶协作
赋能“百千万工程”新篇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