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黄君浩:勇当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先行兵|电白生长力量

作者 邓建青 2024-12-29 18:31

编者按:

社会的蝶变,每每根植于一个个个人的智慧和实践的聚力。于是,当个人突破自我,便在各个领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成为社会繁荣的基础。当城市的发展与人的奋进相融合,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就展现出来。正是这份力量,让城市不断突破边界,向更美好的未来生长。所以,我们在电白发展的一线实践中,对话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的奋斗者,希望从他们的故事中,寻找城市生长的力量。


茂名市电白区电海街道安乐西请村乡道有一段长约200米的道路长期未修通。不久前,借着电白全面推行“人大+村民”说事会的契机,村里组织村民说事会专题讨论道路修建问题并终于达成一致:该段道路将进行硬底化改造,并在两旁种植观赏树木。村民的“心病”由此解除。

“在基层治理机制实践和创新的探索中,安乐村大胆尝试,勇当先行兵。”安乐村党委书记黄君浩说。

安乐村党委书记黄君浩(图中桌旁黑衣者)。

安乐村党委书记黄君浩(图中桌旁黑衣者)。

常有说,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领头雁”。那“村书记”究竟该是什么样子?今年7月,茂名市举行村党组织书记“百人课堂”,提到“村书记”应全面提升能力当好“八个书记”。其中包括,“村书记”要抓稳定、善治理,做一名守护平安的“可靠书记”。

在黄君浩的带领下,安乐村在村民说事会、法治宣传队、调解委员会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机制中先行先试,以此紧密干群联系,化解民生诉求,让社情民情发生巨大转变,乡村面貌大幅提升,基层治理更加精准。他的经历,可说是“可靠书记”的生动案例。

探索机制创新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有塘,有公园,有碧道,有百姓舞台……”家住安乐村的徐冬梅细数村里近年的变化。这些变化,曾经都是村里的难点、堵点、痛点。

电海街道约1/3的人口为外来人口,人口流动性大、城乡交错融合的特色突出,辖区基层治理较为复杂。安乐村是其中的典型,房屋陈旧、道路泥泞、卫生差。“污水问题特别严重,”2020年12月,黄君浩上任安乐村党委书记后,将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面貌列为重中之重,并致力于大幅提升基层治理管理水平。

彼时,电白创新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将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工作全部统筹到网格内。该机制在电海街道率先试点,又将安乐村列为排头兵。

今年4月,电海街道深化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率先在全区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组建服务团队,团队成员以本村民小组的组长、代表、网格员、无职党员、五老等为主,并将街道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区挂点单位干部、挂点村民警和律师等科学分配到各村民小组,以“一组一团”方式深入开展“组团式”服务。

安乐村党委书记黄君浩(图中黑衣长裤者)。

安乐村党委书记黄君浩(图中黑衣长裤者)。

到今年四季度,安乐村又继续领先推行村民说事会以群众说事、干部议事、人大管事、分类办事、定期评事相结合的“人大+村民说事会”治理模式,推动形成“大事共商,小事互助”氛围。

基层治理能持续做新做细做深做优的底层逻辑,在于执行的高标准。黄君浩说自己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而且对做事情有着很高的要求,“上级要求做到80分的任务,我会争取做到100分。”

也正因此,黄君浩几乎每天领着两委干部进村巡查监管,重点对路面脏乱、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劝阻。如发现存在垃圾散乱、“牛皮癣”、占道经营等问题,他们会第一时间垃圾、杂物、落叶清理干净,确保问题无遗留。在巡查之余,他们还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劝导村民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积极响应整治工作。

舒适惬意的安乐村初心广场。

舒适惬意的安乐村初心广场。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社情民情也是复杂多变的。

“村干部夹在上级单位和村民群众中间,两头难,不可能事事如愿。”黄君浩感叹基层治理的不易。他认为,只有不断组织群众力量,对症下药、把握住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才能提升参与度,增强可操作性,“解开心结大于解决问题”。

“安乐调解室”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个调解室由黄君浩牵头组建,他邀请了一些退休干部担当调解员,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和纠纷调解,“这些退休干部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也不错,如此情况下调解工作往往可以顺利完成。”

瞄准关键问题

化解纠纷盘活土地资源

安乐虎山村,经三年建设,电白建筑业总部基地项目“双子星”大厦傲然矗立,已近竣工交付。

“虎山村搬迁一事在2020年就有宣传了,当时大家基本都保持观望,2022年要正式搬迁,矛盾就显现出来了。”黄君浩说,电海街道地处电白城区边缘,征地范围较广,工农矛盾较多。其中最难的,要属久拖未解的历史遗留问题。

2022—2023年,为配合电白建筑业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虎山村整体搬迁相关工作正式开展。为了让搬迁工作顺利开展,黄君浩和村两委干部充当其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全程陪同评估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测量评估和思想工作,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43户农户房屋的评估工作,并且没有出现一起矛盾纠纷。

安乐村和美乡村面貌逐渐展现。张鹏飞 摄。

安乐村和美乡村面貌逐渐展现。张鹏飞 摄。

“产业发展,既要解决土地纠纷,也要将闲置的土地再利用起来。”今年,黄君浩将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土地综合治理工作上。

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门前,一片35亩的土地曾因多种原因被闲置,多年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今年年初,在街道的指导下,黄君浩带领村委围绕如何盘活闲置地,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安乐村决定引入广藿香种植项目。其中,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对闲置地进行联合开发,将其改造成种植基地,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仅用不到8个月,撂荒地实现华丽转身,郁郁葱葱、香气四溢的藿香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年收益高达35万元,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之路。

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利用撂荒地种植广藿香。张鹏飞 摄。

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利用撂荒地种植广藿香。张鹏飞 摄。

夜幕降临,电海美食城、奥体食街灯火亮起,络绎不绝的食客穿梭在夜市里。两处原本均是闲置土地,如今同样在街道和安乐村委会的努力下,勾勒出别有滋味的“烟火气”,点亮城市的“夜经济”。

“我们将以村委会为中心,继续打造商业圈。”黄君浩说,安乐村将继续整合村土地资源,推动村民代表参与乡村建设。目前,在虎山村已利用26亩留用地,打造太古轩酒楼项目。“前段时间,电白区太古轩大酒楼项目已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近40万元,还能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黄君浩介绍。

“借着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电白生态建设的契机,安乐村将大力建设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形象、美好生活‘五美乡村’。”黄君浩描述着自己的未来愿景。

南方+记者 邓建青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