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立足湾区“菜篮子”,打造“岭南蔬菜之乡”

作者 刘亮 2024-11-29 06:31

今年以来,怀集县落实省“五个大抓”要求,大力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以头号力度纵深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前三季度,怀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1月—10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5%、16.1%,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怀集坚持一二三产协同发力,建强用好“一园区一基地”,加快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

通过开展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实现提质增效。1月—10月,合作区新引进入园工业项目10个,累计引进193个,食品加工、金属加工、生物医药“一主两辅”产业项目占比近60%、规上工业总产值12.9亿元、增长26.5%;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超额完成、达年度计划102.7%。

今年,怀集立足建设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流转整合马宁水沿线3镇土地6685亩,打造“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推动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13个重点项目完成6个项目建设,集散基地交易博览中心每日交易量约1200吨,其中供应大湾区核心城市约50吨/日,年交易额接近10亿元。

此外,怀集建好用好丝苗米、蔬菜、稻蔬、生猪、畜禽加工“补改投”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菜篮子”基地7个,1月—10月,生猪出栏93万头、家禽出栏715.5万羽、水产品产量2.7万吨。文旅融合加快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完善县城基础设施

今年,怀集制定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加快构建以城区为龙头,中心镇、中心村合理布局的城镇空间格局。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建制村道路“单改双”建设36.3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交通路网项目加快升级改造、建成通车。

国家县域商业行动示范县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加快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成了一批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物流快递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超市、农贸市场、乡村(社区)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等,基本形成县有连锁超市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配送站点和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的县域商业体系。

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扩面提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争取上级专项资金857.3万元投入民生项目,成立怀集县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和怀集中学城乡教育共同体,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20个,优化调整34个小散弱农村教学点,怀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4家新建医院全面投入使用。

提升镇村建设水平

美丽宜居怀集加快成型

以典型建设为示范牵引,怀集突出抓好风貌提升和绿美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圩镇、和美乡村。

镇村风貌提升成效渐显。坚持“加法”和“减法”相结合,以点带面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打造了“梁村高速出口和岗坪东高速出口—马宁镇—蓝钟镇古城村公路沿线”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示范带,下帅乡、蓝钟镇、岗坪镇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

典型镇村建设加快推进。首批典型镇蓝钟镇11个项目已全部竣工,第二批典型镇一期26个项目已全部动工建设,目前已完工项目7个,其余项目年底前可全部完工。

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美丽下帅加快建设。成立兴帅农业发展公司,培育“四上”企业2家,“牛、茶、酒”等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其中单丛茶年产值超28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万元。5个行政村民族特色精品村项目加快建设,引进投资2.2亿元下帅乡壮风瑶韵十里画廊精品民宿等5个项目。

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高质量推进岳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省级示范点建设,获评“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建成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投入各类资金共1031万元,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50多场,完成植树20万多株。

南方+记者 刘亮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