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阳江市工行阳东支行智能服务区,周老伯(化名)双手接过业务确认单。当“赎回成功”的电子提示音响起时,老人从褪色的帆布袋里掏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执意要将自家腌制的青梅塞给工作人员。这个承载着岁月温度的举动,成为当日最动人的服务事例。
据当日值班经理介绍,周老伯半年前在子女协助下认购了5万元理财产品,恰逢首个开放赎回日却遭遇双重困境:视力严重衰退无法识别验证码,同时遗忘手机银行登录密码,故来到银行寻求帮助。
大堂经理立即取来支行常备的5种度数老花镜,并在自助机上调出专门设计的“大字模式”操作界面,耐心地指导老人重置密码。
这场持续47分钟的金融服务背后,折射出银行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系统布局。据该行工作人员介绍,该行已进行全新适老化改造,建立了专人引导、专属流程、专项培训的服务流程,并在网点配备医疗箱以及助老器具。
“这些梅子不值钱,但这是我老伴最拿手的……”周老伯摩挲着铁皮盒上的牡丹花纹。这个温情质朴的举动,让老龄化社会中的“数字鸿沟”悄然消弭。
南方+记者 雷怡婷
通讯员 钟嘉颖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